扶贫协作教育管理之探索

陶彩红 张小琴 2021-06-10 17:48:41 松桃视界客户端

  摘要

  为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发展教育事业,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易地移民搬迁”新学校的管理中,实行“励志化”“人性化”“共享化”“精致化”管理探索,促进“三升三变”,努力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孩子们播散爱与智慧的教育。

  关键词: 扶贫协作  教育管理  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2月9日)指出,“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笔者所从教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六完小,是2019年创办的一所新兴小学,也是松桃县脱贫攻坚的政府实事工程。学校教育对象是从大山里易地扶贫搬迁的孩子。孩子们从山村进入城里上学,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学校教师团队也是新组建的,基础层次、学历学识、教学能力、工作习惯参差不齐。基于这种现状,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大好举措,学校的发展得到苏州工业园区组团式结对帮扶的大力支持、有效互动和资源共享。根据学校实情,在学校管理、团队建设、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大力实行“四化管理”。

  一、励志化管理,培养有梦想的苗乡娃。

  所谓励志化管理,就是用一些生动感人的事例激励师生的顽强斗志,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自己的短期和长远目标并努力奋斗。这种管理模式恰当运用心理学和成功学原理,结合实际情况,从师生内心深处入手,鼓舞他们顽强拼搏,勤奋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开展“相约国旗励志小故事”,有党工团优秀老师进行声情并茂的演讲,讲身边扶贫干部的故事,讲学校扶贫老师的事迹,讲学生奋发图强的个例;在每周三的教师大会,开展“相约会前励志小报告”,全体教工聆听励志报告,观看励志视频,讲述励志故事;在每周六上午,学校大队部开展“相约社区小宣讲”,在安置点脱贫小区,居民济济一堂,少先队员自编自演、有模有样、声情并茂的励志宣讲,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靓丽风景。

  同时,学校励志化管理更多聚焦在学生身上,开展相关的系列梦想主题活动,有“我的偶像”心语录,“走出大山看世界,回到大山创世界”主题班会课,“园松学子话未来”结对帮扶空中课堂队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适时灌输理想人生的进步思想。学校还统一在办公室和教室的墙上张贴名言警句,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苗乡娃和东部发达地区园区星洲小学学子网络结对,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结对的同年级的同学,通过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学习、劳动、生活等实时互动,在两地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

   励志化管理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照亮了老师们的奋斗征程,也照亮了学生理想的天空。学校师生牢固树立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让理想助推梦想,用希望点亮人生,用智慧开拓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工乘着教育扶贫与教育革新的东风,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迎难而进、爱岗敬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把松桃县第六完小打造成品质一流的移民搬迁示范学校。

  二、人性化管理,培养有感恩情怀的大山儿。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与规范化管理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刚柔相济。作为老师,应有宽广的胸怀、仁爱之心,才能培养出学会感恩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松桃六完小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贫困立卡户移民搬迁的孩子,留守儿童居多,缺失关爱。孩子们又是第一次从山里移迁到城里上学,对城市生活环境、学校环境、教师同学都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孩子,给予温暖和关怀,学校开展了“爱大家,进小家,成一家”的全校全员家访活动,开启一场走心的家访,用细节传递爱,用爱心走进家,用真情互牵手,为移民搬迁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晴空。随后,学校采集统计到孤儿、特困生等信息,在苏州园区爱心帮扶团的对接关心下,很多孩子都找到了爱的依靠,暖暖的社会帮扶赞助,给孩子们学习生活更多的温暖。借此契机,学校开展“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主题系列活动,感恩书签、感恩之歌、感恩手语操都成了学校文化特色,感恩情怀浸润在每个大山的孩子心中,化感恩为力量,他们小手牵大手,传达了爱之链的魅力。针对学校全新的教师团队,在“人性化管理”方面采取“爱在暖在幸福在”的主题活动,推行赏识激励,共建和谐校园。

  除此之外,老师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在艺术节中,师生同台献艺,尽情地展示自己,师生沐浴在一片爱的阳光中,充满了幸福和归宿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领航人,一个充满理想信念的教师团队,才能在学生心中扬起理想的风帆。

  人性化管理,让老师、学生都拥有了强烈的学校归属感,师生在和谐、温情、感恩与赏识的校园中不断成长,共沐幸福。

  三、共享化管理,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松桃人。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

  松桃六完小的教师队伍是由县辖各乡镇学校遴选出来的一线骨干教师,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是一支阳光、质朴、朝气的队伍。但有不少村小出来的老师,在班额容量、教学模式等方面差异较大,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学校岗前培训开展“归零开工培训”系列活动。学校领导在制定各部门方案也都参考苏州帮扶结对学校的智慧举措、资源共享,并进行整合优化,出台具有移民搬迁学校特色文化的一系列制度。全体教师学习各种教育法律法规,还学习了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同时,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规范学生行为的《十雅礼仪》《班级人人岗》《红领巾志愿岗》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等规章制度,校长带头执行,大家相互监督,从而打造出了一批遵纪守法、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为了更好的让山村孩子共享到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学校在东西部协作帮扶团队的捐赠和支持下,开启了贵州松桃德善学堂,这是苏州市德善书院在贵州的第二家分院。通过线上课堂,山里的孩子和发达地区苏州的孩子一起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课程内容丰富童趣,形式创新活泼,涉及到《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国学经典,学员乐在其中,老师喜在心中。

  通过空中课堂,大山里的的德善学子生动活泼的讲解、摇头晃脑的吟诵、整齐认真的行礼,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园松帮扶的一个融爱心捐赠、国学文化、礼仪教育、课程结对多元素的帮扶亮点,深受当地师生的欢迎。

  东西部协作结对共享资源规范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目标系统,它依赖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不断完善,在共享中实现共进,得到师生们的高度认可。

  四、精致化管理,培养有卓越才华的中国人。

  苏州的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精致美”的宗旨。这是苏派教学的一个投影,精致让理念更完美,苏派教学,以精致达成教学的博大。

  精致化管理的实质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件件有着落,处处见成效”,学校德育处出台了《班级人人岗制度》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出有大义、有大爱、有专业、有贡献、有才华的中国人。

  苏州市教育局在贵州省推出的“空中黔课”,做到引领新教育理念,线上进行课后感交流,同题异构等活动,做到“停课不停研”。为易地搬迁贫困学生精准定制课程进行送教上门,真可谓“千里同好,坚于金石”,这就是东西步协作帮扶结对的魅力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

  学校在苏派精致化管理时奉行“千里之行,始于脚下”的原则,一切从零开始。在师资培训、学生管理、教学流程、社团活动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更扎扎实实地去探索和实践。

  学生是苏派教育精致化管理的最大受益者。自从进入新校以后,通过几个月的管理,学生在集队集会、课堂、课间活动、用餐等一系列养成教育中,各方面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改变。从他们整齐的穿戴、微笑的问候、自律的行为和家长们赞许中声都可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成长。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精致细腻的苏派教育和大气粗狂的黔式教育的融合下稳步成长。园区和松桃结对帮扶有以下推进项目:实施帮扶全覆盖,校校结对齐成长;组建跟岗学习班,分层培训共融合;创新组团式帮扶,有效提升促品质;推进信息化教学,链接资源互分享;党建引领益苗家,千里助学送温暖。

  在这样丰富的、灵动的、创新的帮扶举措下,园区教育局和松桃教育局东西部组团帮扶使区域的学校管理品质整体推进实现了“三个提升”。

  1、校校结对提升办学水平。

  目前工业园区 43所学校和松桃73所学校全方位结对。同时,松桃选派教师赴苏州工业园区跟岗学习及教育培训261人次,苏州选派163名骨干教师到松开展挂职支教、业务培训知识讲座等工作,实行多学科、全方位、系统性互动,以点带面,提升松桃区域的办学品质。

  2、远程互动提升教学水平。

  充分利用园区智慧教育,深度推进“远程互动课堂”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开展在线同步教学或辅助教学,通过园松教育平台共享,实现园区优秀教师同步实施“异地同堂、线上互动、线下总结、优质课堂共享。加速松桃教师成长,提升松桃教学水平。

  3、联姻办校提升技能水平。
  
  两地通过“3+2”模式联合办学,推动“订单式”专业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松桃职业技术学校与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了酒店管理、无人机两个专业,两校联办专业学生已超过200人,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已实现学生就业80余人。

  学校抓住整体区域对口帮扶契机,通过互派人员交流培训,建立远程互动课堂,深化两地教学研究,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组团式教育发展,实现学校教育“三变”。

  一是教师理念之变。两地教育局开通苏州——松桃教育平台,开展“百千万”教育素质提升工程,百名校长挂职学习,千名教师集中培训,万名学生教学互动活动,学校结对,一对一模式,互派教师交流学习,实现一校一册,通过网络教研,促进了学校教师教学理念之变。

  二是学生学习之变。

  通过远程互动课堂,采取一带多学习模式,让山乡学生共享优质课堂资源,学习好的方法,好的经验,开拓眼界,激发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开创了帮扶交流的新形式,跨越千里通过网络直播、留言互动,远在贵州的松桃学校也能实时观看苏州的课堂,实现了“异地同堂”,优质课堂共享。常态化的网络互动,增强了两地师生的相互了解,真正实现学生学习之变。

  三是学校管理之变。

  园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两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园区教师团队自主开发的2.2万节微课资源,提供给松桃教育平台,以此引导两地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两校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对口帮扶工作点面结合,分层推进,将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领域,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体现了园区“少教多学”苏式课堂的教学理念。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整合多种资源,多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学校特色管理。

    总之,实行“四化管理”是立校之本和治校良策;争做“四有教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培育“四有新人”是脱贫攻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是贫困地区

  “易地移民搬迁”新学校的管理思考,是学校长远规划和发展的理论指导,也是学校全体教师共同追求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思且慧,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易地扶贫搬迁孩子们播散爱与智慧的教育。(陶彩红 张小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