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溪乡:用强村富民带动产业发展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来,瓦溪乡始终坚持把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组织起来、强村富民”的思路,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发挥党建“领头羊”作用,不断探索发展创收效益好、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的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瓦溪乡,一条条“黄金带”萦绕在山间,一颗颗“致富果”挂满果园,一只只辛勤劳作的蜜蜂,让农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瓦溪乡位于松桃西北方向,共有9个行政村,91个村民组。近年来,该乡为找到一条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的路子,乡党委多次组织村第一书记、村支“两委”干部反复探索,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结合特有的地理优势、气候、土地等资源,确定在该乡全面推广种植烤烟、精品水果蜂糖李,猕猴桃、蜂蜜特色养殖,打造“产业富乡”的名片,延伸“一特色两园区三基地”产业布局,努力让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瓦溪样板,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立足优势,蝶变群众致富“金叶子”
抓集体经济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生产。瓦溪乡结合实际,通过找准了定位,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建立“党建+强村富民公司+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依托乡强村富民公司,带领全乡9个村村民通过土地、劳动力入股强村富民公司,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平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建设烟叶收购点,推行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定点销售的生产方式,示范带动农民转观念、学技术、闯市场,充分发挥公司市场优势、支部组织优势、群众劳力优势,推动烤烟产业扩能增效。截至目前,该乡烤烟种植面积扩大至4000亩,产量可达100万斤,产值可达1600余万元,产生土地流转资金70余万元,解决群众长期就业600余人。同时,在该乡集中烤烟房40座、分散烤房188余座、种烤分离示范点1个。
如今,烤烟已成为瓦溪乡的特色产业,该乡在发展烟草产业的同时,也不忘延长产业链。该乡打好“生态牌”,打造野生猕猴桃春晖示范园、蜂糖李精品水果示范园的两园区。
盘活资源,拾起绿色生态“小星星”
野生猕猴桃位于瓦溪乡岩桑坝村,是该村特有的天然产业,生长在原生态纯野生的环境中,全村野生猕猴桃面积覆盖约5000余亩,年产量约10万斤。为唤醒沉睡的资源,拾起“遗落在岩桑坝上的星星”,该乡探索“党建+强村富民公司+党支部+研究院+农户”合作模式及运行管理机制,规划创建野生猕猴桃产业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原始灌木林作支撑架,采用高枝换种技术,实现天然野生猕猴桃产业转化,通过“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申请有机认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把优质自然资源转化为品牌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生态绿色品牌猕猴桃产业发展,实现从资源到效益的转变,带动2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促进村集体增收。
因地制宜,打造脆甜可口“致富果”
蜂糖李精品水果位于瓦溪乡下午郎村。蜂糖李其外观丑却甜如蜂蜜,走红水果界人称“李中劳斯莱斯”,成熟后蜂糖李,爽口清脆,饱满多汁,营养丰富。该乡采取“党建+强村富民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实施,以乡人民政府负责统一监管,乡强村富民公司负责统销,村集体经济作为管理主体,群众参与劳务及土地入股的模式进行管理。目前,该村种植蜂糖李面积1085亩,预计亩产1000斤,每亩一年投入劳动力10人次,每个劳动力平均日薪在80元左右,产生劳务费120万元。
凸显特色,打造立竿见影“甜蜜路”
不仅如此,该乡利用生态资源丰富与水果花期特点,在全乡推广蜜蜂养殖,该乡拥有“蜂桶”有2500到3000桶,每桶每年生产10至20斤,每斤价格按质量等次进行波动,均价在150至200元之间,蜜蜂产业投入小,收益快、成效好,养殖逐步产业化,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同时,该乡采用“党建引领+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和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油茶产业3000亩。
监 制:乐小东
总 编 辑:李平茂
执行编辑:戴 振
校 审:杨松林
编 辑:龙康丽
作 者:杨雅迪 刘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