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在田间地头的追梦人——记松桃市管专家王思见

2022-04-28 17:18:41 松桃视界客户端

  今年58岁的王思见,他是松桃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自1984年工作以来,他把青春留给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三十八年来,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办公室,他时刻把三农工作刻在心里落在实处。从农业技术员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他尝遍了酸甜苦辣,从事业上失败的忧虑到如今成功的喜悦,一晃就是38年。临近退休,他仍兢兢业业地在农技推广第一线辛勤耕耘。

王思见(右二)与其他市管专家合影


  积累经验,提升水平


  刚参加工作时,年轻的王思见在田间对工作都是满腔热情、一丝不苟,他深刻认识到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此,他开始了漫长且艰辛的农业探索之路。他时刻不忘追求进步,一旦有学习或培训的机会就不会放过。通过不断的努力,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意识到光有理论还远远不够,要想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科学技术,就要通过实践不断检验。于是,无论烈日炎炎、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都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寻找一条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路子。每天起早贪黑、汗流浃背、满身泥泞成了家常便饭,从来没有双休和节假日,也没请过公休假。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他查阅各种资料,还不断学习新知识,边做边学边总结,做到了能把全县土地面积、海拔高度、气候特点和适宜种植作物了然于胸的地步。


 

   技术推广,任劳任怨


  “远看像烧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农技站的。这是过去别人对我们的印象。刚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品种时,我们碰过很多壁,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在一个村的一个小组做试点,到田间给农户发放种子,那时对于刚刚吃饱肚子的农民来说,新品种、新技术在没看到效果之前,是不会被接受的。把种子无偿地发放,农民很高兴,每亩只发一斤种子,农民就不乐意了,他们怀疑是骗人的,一帮技术人员在寨子里连续开了几个晚上的会,并拿出试验结果后,村民才勉强接受。那年,从浸种、催芽、播种、秧田管理、大田移栽、施肥、病虫防治等各个环节我们都全程跟踪,虽然辛苦,但在迎来丰收时看到了农民的笑脸,我们就觉得很欣慰,因为平时的付出有了回报。”

王思见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还有一次,在推广两段育秧时我们夜不能眠,首次推广的两段育秧,是在温室育秧后再寄栽到大田的,环节是选种、浸种、装盘、入室、升温、控温、防病、练苗、出室、寄栽。整个过程必须做到选种纯净、浸种均匀、装盘一致、控温精准、上下换盘、病害预防。特别是在控温上,破胸、出苗、长苗和练苗的温度不一样,温度高了要烧种,温度低了出不了苗,长期不出苗,同样要烂种,要知道,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坏了一批种,将一年无收成,那时还没有智能温室,几个技术人员从室外烧火到室内调温,一天24小时都要守在温室旁边,每一期温室育秧需要7天时间才能完成,当第一棚秧苗成功出棚,我们才能从布满血丝的眼中看到笑容。有一年寄栽时我们听到的还是怨言,甚至有的农户觉得一年要栽两次秧比较麻烦,就不愿栽了,于是,我们再深入村寨,做好思想工作。秋天来临,在收获的田间,农民还多打了两挑谷子,老百姓很感谢我们。”


  “推广玉米肥球育苗更加艰难,所谓肥球育苗,就是土和肥料按一定比例配好,均匀混合后,然后捏成直径5㎝大小的球状,球上打一小孔,用于放置玉米种,每球一粒,老百姓也是觉得太麻烦,都不愿做,我们也只好自己做。在玉米播种的季节,我们天天都在帮老百姓干,有的老百姓被带动起来了。”王思见激动地讲述着自己的工作经历。

王思见指导水稻育秧技术

  他从工作以来就在生产第一线和农民打成一片,对他来说基层农技人员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试验,必须要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只有从试验中得到准确的数据,才能科学指导生产。无论是播种、移栽、施肥、管水、病虫防治、收获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自己亲自做,观察都要严格记载,时间一到,不管盛夏酷署,还是数九寒天,他都要及时从田间把数据拿回来,耽误一次,等于一年试验白做,所有付出都没有结果。“成者,惠及千家万户,败后,损及千家万户。”因此,对待每一项农技推广工作他都是慎之又慎。


  “呕心泣血流大汗,功到迟早成效见。”就这样,在田间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一个个优良的农产品和科学的农业技术应运而生,农民掌握了农业技能,粮食产量得到了稳步增长,同时他也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一到村,看到的都是满脸的热情,他还获得了一个统一的“师傅”称呼。


  恪尽职守,敢于担当


  作为一名市管专家,王思见尽职尽责,不畏艰难险阻,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松桃农业技术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担任县农技站站长以来,他指导28个乡镇开展项目实施、各种作物的试验、示范创建等工作,并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特点安排不同课题,同时本人还承担各项任务,主持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和粮油高创建等省部级项目14项(次)。其中2013-2015年,主持实施的粮食增产工程:实施面积51.09万亩,新增粮食产量2549.57万公斤,新增净产值6420.83万元;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面积3.04万亩,新增总产量2871.12万公斤,新增净产值3580.76万元;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面积3.08万亩,新增总产量652.88万公斤,新增净产值1570.68万元;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面积3.14万亩,新增总产量558.95万公斤,新增净产值1007.33万元。2018年组建食用菌专班,负责业务工作,引进食用菌生产企业2家,培育本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5家,当年完成1800万棒生产任务,同时与贵州和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合作,开展红托竹荪和羊肚菌等高端菌类种植。2018年下半年,他同时负责500亩以上坝区工作,率先完成松桃500亩以上坝区资料核实,确定松桃500亩以上坝区56个,面积13.05万亩,同时指导了各坝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019年,他又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多了个农田办“主任”头衔,承担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当年下达2.9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涉及资金4395万元,亚行贷款项目规模5574万元,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学习,终于把农业农村部门这项新职能带上了路,得到省领导的好评。后来,松桃的高标准农田任务更重,为实现地肥沃、涝能排、旱能灌、沟相通、路相连、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他在财政补助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创新采取了“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增耕地指标相结合,行政措施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有效推动工作开展,为松桃农业现代化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2020年松桃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3.4万亩,上级补助资金5100万元;2021年实施7万亩,补助资金10500万元;2022年实施15万亩,补助资金22500万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让他受到了各级组织和群众的肯定,被评为省粮食增产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显著贡献农业科技人员、铜仁地委优秀共产党员、市管专家、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先进工作者各1次。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铜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此外,他还在各级农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8篇,主持编写或参与地方标准4项。随着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能转换,他服从组织安排,敢于挑战新岗位,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好,这是王思见工作38年来的一贯风格。(数据来源:松桃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 )  


监  制:乐小东

总  编  辑:李平茂

执行编辑:戴    振

校  审:石 磊

编  辑:段魏魏 

通  讯  员:杨 源 龙 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