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变化⑤】石梁:红色老区展新颜

2022-04-01 16:16:37 松桃视界客户端

  从松桃县城出发,开车沿着沿印松高速一路向西,直到与印秀高速交汇处再向北行驶数公里至石梁收费站下高速,即可到达石梁乡政府驻地。随着今年1月1日沿印松高速公路和去年印秀高速公路(贵州段)通车,该乡到县城的时空距离从原来的2小时车程缩短至40分钟,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更加坚定了从村镇建设到乡村旅游、从传统加工到批量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黄金十年·沿着高速看变化⑤】石梁:红色老区展新颜

  该乡是松桃西部边远乡镇,地处黔渝两省秀山、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东连本县冷水溪镇,南接印江木黄镇,西毗秀山隘口镇,北邻本县永安乡,相距县城90公里,1998年被省委命名为全省“红色革命老区”。10年来,该乡抢抓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红色文化作为底色着力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推动特色农业和东西协作长足发展,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辟了新路径

  文旅相依打造红色小镇

  近年来,该乡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对红军桥、会师井、张家祠堂红军标语、简家祠堂标语等革命遗址进行了维修加固,在红军哨处设立牌坊,修建红军会师广场和会师大道,助推文化振兴与红色旅游相得益彰。


  “这里是去年改造的红军街一期工程,平时不让车辆通行,是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从原乡政府办公地出发沿着老街向北行走,该乡党委副书记张峰一边走一边指着石板路介绍,以前的老街现在打造成红军街,目的是把会师井、会师桥、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红二六军团会师欢迎地会址等红色革命遗址有机串联起来,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全程铺上石板,让游客行走期间能够更好地感受历史、追忆历史,从伟大的红军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目前,一期工程已铺设1000平方米石板路,下一步将沿着老街方向延伸至胜利完小和会师门,两旁的房屋立面在风格上也相应的与石板路保持一致。同时,将把胜利完小打造成全县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建设红色文化体验馆。二期工程已经完成规划设计,计划在张家祠堂建设黔东纵队陈列馆,恢复司令部旧址。将打造位于红石村的红军烈士纪念碑遗址和一线天旅游景点,把点连成线、把线闭成环,让游客既能感受到重走长征路的艰辛,又能感悟到红军精神的伟大,还能体验到“慢慢游”的快乐。

【黄金十年·沿着高速看变化⑤】石梁:红色老区展新颜

  红军街东侧便是红军桥,住在桥头正对面的70岁村民何正明在桥头一边加工锄头柄,一边与78岁村民何佰友摆谈父辈流传下来的关于红军在石梁的故事。1934年10月,红二军团司令部与六军团领导机关在此会合,两军领导人贺龙、萧克等会面握手,该桥因此被称为“红军桥”。以前是木桥,桥上立有两层楼高的阁楼,阁楼中间可通行,两侧有横木和栏杆,可坐在横木上休息。近年来,阁楼进行了修缮,木桥也变成了石拱桥,现在还铺上了石板。2018年7月,会师桥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此桥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传扬红色故事的热闹场所。

【黄金十年·沿着高速看变化⑤】石梁:红色老区展新颜

  “肖将军会师在此水供万戎,贺元帅合营于斯泉足三军。”红军街西侧的会师井围墙大门两侧的题字,饱含着红军战士和石梁群众的鱼水情深。据82岁的村民何正贵说,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团先遣部队驻扎石梁期间,时值夏末初秋之际,石梁大坝正是缺水之时,群众喝水都要到一公里外的龙洞湾挑,红军便帮助群众挖造了两口水井,当地群众为了纪念和感谢红军为他们挖井,分别立牌题字为“红军井”和“会师井”

  “水井里的水干净,没有尘埃,我一直都是用这里的水。以前是露天井,这里的围墙、洗衣池、水井上方的储物间都是近几年才修建的。”76岁村民王银仙在街上生活了50多年,几乎每天都要到水井里取水洗菜、煮饭、洗衣,近年来水井的点滴变化她再熟悉不过。王银仙说,这口井水流量较大,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就算近年来有了自来水,附近的村民仍然要到井里取水,既经济又实惠。家住水井旁边的村民何斌昌经常倡导并监督村民爱护水井,保持好环境卫生,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带领村民清理一次水井里的污垢。

  80多年过去了,这两口水井至今清泉不断,水质清醇,源远流长,不断的滋润着石梁这块红色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梁子弟。

  产业升级推动松货出山

  近年来,该乡将特色产业升级发展作为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突破口,积极培育壮大特色“明星”“龙头”企业,助推产业振兴与特色农业同向发力。实施建设红色特色产业灰豆腐项目和发展壮大民间酿酒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土特产品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黄金十年·沿着高速看变化⑤】石梁:红色老区展新颜

  石梁灰豆腐远近有名,小小灰豆腐里传承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据该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吴毅介绍,当年红军抵驻石梁时,当时老百姓由于深受匪患欺扰,并不知道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在部队抵达前,将做好的豆腐藏进了灶孔中,用草木灰掩埋好就上山躲藏起来。乡亲们回来后,发现红军战士们倚靠于门外,清扫了房前屋后,屋外水缸里挑满了水,乡亲们深为感动。同时还发现,藏在草木灰里的豆腐清洗烹饪后居然别有风味,乡亲们便家家户户制作灰豆腐送给红军战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石梁特色灰豆腐就这样被传扬开来。从那以后,该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灰豆腐

  灰豆腐的制作有选豆、浸泡、过滤、煮浆等10多道工序,其制作和发展现在既有传承也有改变。据食良豆克迎红豆业生产加工基地副总经理何承林介绍,不变的是制作豆腐的原材料水、酸汤等。制作灰豆腐的水引自该乡会龙山,含有多种天然矿物质,清甜甘洌,是保证灰豆腐品质的秘方。酸汤就是农村自己做的,拿来点豆腐,不添加任何东西,是传统工艺。改变的是生产设备和规模,迎红豆业引进了磨豆机、摇浆机、蒸汽锅炉、烘干机等现代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增加产量,节约成本,提高了效率。自去年8月建设、12月投产,项目带动就业15人。现在每天可产豆腐100模,已开发灰豆腐、水豆腐、豆棒、香干等多条生产线,成品销往省内外,年产值达500万元。同时,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当地农民签订长期购销黄豆合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该项目覆盖该乡石梁村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收入剧减支出剧增户,助推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除了灰豆腐产业,该乡民间酿酒产业也因技艺独特、点多量大备受市场青睐。全乡年产1万斤白酒以上有20户,其中大河村年产5万斤白酒的有3户,单价1斤10元至40元不等,每户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饱尝养蜂“甜头”的村民更是有增无减,全乡发展10桶以上养蜂产业的有60户,年产量达两万斤。尤其是大河村村民王应学,近几年规模增加到150桶,是名副其实的“养蜂王”。

  如今,该乡踏着高速快车道,牢牢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把特色农产品销出深山,助推松货出山。目前,还发展南瓜产业800亩、黄精产业800亩、食用菌180多亩,3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已经进入到建设尾期。

  筑巢引凤承接东西协作

  近年来,该乡抢抓“松·莞”协作机遇,实施“东部总部+西部基地”战略,利用搬迁安置点闲置门面招商引资开办微工厂,助推人才振兴与就业创业齐头并进。

【黄金十年·沿着高速看变化⑤】石梁:红色老区展新颜

在石梁巧积玩具厂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制作好的玩具 

  据该乡组织宣传统战委员王军介绍,今年3月开始投产的迎红巧积玩具加工厂,采取“公司+乡级专业合作总社+农户”模式运行,公司出订单,专业合作社负责承接订单、人员招聘。

  该厂张华透露了为何选址落户石梁,一方面是路网畅通节约了时间和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是政策优惠对落户石梁更有信心。厂区内有着两条生产线,100多台平车整天忙碌运转。目前招聘女工169人,正式上岗人员70多人,采取计件和计时两种方式结算工资,3月份第一次发放工资近2万元。员工路凤珍感叹:“工厂建在家门口,既可带小孩、照顾老人,也可以领到可观的收入。”

  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石蔚介绍,该乡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区、林下经济产业带、红色小镇发展中心“一区一带一中心”发展规划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正朝着“半小时经济圈”的发展快车道换挡提速。(记者 戴振 蒋玮 李恬 熊海周)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