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苗乡战鼓扬——松桃2021年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这一年,理论武装坚持以铸魂为“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这一年,宣传宣讲坚持以党史为“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出新出彩。
这一年,文艺创作坚持以惠民为“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声有色。
这一年,文明实践坚持以化人为“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见效。
回眸“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2021年,松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主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擂响了一面又一面感恩奋进的战鼓。
旗帜高扬——创新理论宣讲,汇聚磅礴力量
百年党史既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县委书记龙群跃同志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研讨会上态度鲜明地强调:“要坚持领导班子示范带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深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讨、宣传贯彻。”
随后,县四家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分管单位部门、包联乡镇村社开展专题宣讲,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县委理论宣讲团分赴各行业各系统,让党的声音辐射到更多的岗位、更广的群体。
从干部到群众,从机关到基层,503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变身党史宣讲队,5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激荡着好声音,2100余堂覆盖全域、串联全民的专题宣讲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轮全民学史的热潮迅速扩散到苗乡的每个角落。
“双语”宣讲促互补,破解领悟难问题。组建由苗族党员、驻村干部组成的“双语”宣讲小分队,深入苗族同胞聚集的边远村寨,累计召开群众院坝会、堂屋会、火坑会等186场,做到精确选点、精准选人、精心选题,因地制宜打好“双语”宣讲牌。
“三堂”宣讲促互融,破解覆盖难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邀请理论宣讲志愿者,着力打造“线下大讲堂”。启动县乡村三级联动贯通的应急广播体系,常态化播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和乡风民俗,着力打造“空中大课堂”。统筹松桃网、松桃新闻、松桃报、微松桃、松桃视界、官方抖音号六个内宣平台,开设“红色松桃”等8个专题专栏,着力打造“线上大学堂”。
“四+”宣讲促互动,破解融入难问题。组建“理论专家+省党代表”进厂区、“理论专家+道德模范”进社区、“理论专家+致富能手”进园区、“理论专家+名嘴解说”进景区四支理论宣讲二人组,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量身定制“主菜单”及“子菜单”,开展同台交互式宣讲20场,产生了“1+1>2”的效果。其中,走进苗王城景区的宣讲案例登上《贵州日报》头版。
“五员”宣讲促互赛,破解共鸣难问题。选拔石丽平、龙再伦、代学等5名优秀基层宣讲员走下讲台、走进田间,集中展示松桃创新理论宣讲的成绩、聚力乡村振兴的成色、赓续红色基因的成效、钻研地方党史的成果,引发听众的共情与共鸣。2021年12月2日,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第228期刊登题为《“万花筒”式宣讲,说党史、颂党恩》的信息文章,宣传推广石梁乡以一面会师墙、一口会师井、一座会师桥为活教材,实地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创新举措。
赞歌飞扬——深化媒体融合,锻造四有新军
6大媒体平台同步发力、60余名采编人员主动出击、100多名基层通讯员踊跃投稿,每年发稿总量超过3万篇、播出音视频21900多分钟、刊发图片8万余张、文字近400万,实现了报、网、台、端的全面覆盖。
这是县级媒体融合建设以来结出的丰硕战果,更是松桃宣传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交出的优异答卷。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期间,县内六大平台在栏目策划上守正创新,“名嘴”“名摄”“名笔”“名编”纷纷亮出绝活。
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主会场到分会场,《松桃报》精心组稿的党代会专刊进入会场,全景展示了全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成效;县融媒体中心官方抖音密集发布了12组会场短视频,撷取出县委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句;松桃视界APP持续刊登15篇《报告》解读,全方位剖析县委十四五期间的重大决策部署;《松桃新闻》重点推出5期“辉煌五年路·开启新征程”专题片,用纪实的镜头展现各行各业的生动实践。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2021年下半年,16轮“宣传干部上讲堂”助推了大练兵,6期“VV沙龙”绘出了同心圆。县委宣传部精心搭舞台、建平台、设讲台、摆擂台,引导本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和互联网领军人才,争做有情怀的传播者;鞭策宣传系统干部职工在深入基层中强化脚力,在贴近群众中提升眼力,在守正创新中激活脑力,在厚积薄发中锤炼笔力,逐步成为一支说话有思想、做事有激情、写作有本事、做人有品德的“四有”宣传新军。
数据为证:2021年,县内累计发布新闻报道16114条,其中微松桃2262条、松桃报1937条、松桃视界4975条、松桃网4374条、松桃新闻1496条、抖音1070条。国家级媒体用稿242条,其中《电解锰渣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刊发在人民日报2021年7月15日第一版,图片新闻《老兵讲党史》于2021年4月4日登上《人民日报》第四版。
初心激扬——坚持文化惠民,谱写发展华章
春日暖阳中,育才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人头攒动。“免费送春联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既能让老百姓感受艺术,又能让艺术家深入生活,一举两得!”县文联主席龙瀑一边挥毫泼墨,一边吐露心声。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需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县委宣传部围绕喜迎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和实践活动“好戏”连台。
从冷水溪出发,经石梁,再抵永安。过去一年,县文联“学党史、践初心、重走长征路”采风团在红色老区留下了文艺“轻骑兵”的足迹。
收录文章30余篇20余万字,收集纪实图片50幅。过去一年,县作家协会会员编撰的地方文史资料专辑《红色火连寨》正式出版发行。
奔赴碧江区正光安置点、万山区旺家社区、铜仁高新区兴园社区。过去一年,县文化馆为离开山区、融入城市的松桃跨区域搬迁群众送去三道饱含乡音、乡情和乡愁的文化大餐。
放映红色公益电影5896场次,观众33万余人次。过去一年,“光影苗乡”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滋润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
一个个惠民、为民、乐民的活动缩影汇聚在一起,一大批优秀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作品破茧而出。其中,报告文学《鹰击长空》、长篇小说《竹寨》、纪实散文《黔东纵队》《千年圆梦》时代气息浓郁;书画作品《逐梦苗乡》获“溪山春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省美术书法大展优秀奖;戏剧作品《换衣服》、歌舞剧《一双绣花鞋》、原创歌曲《让我说声谢谢你》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点点滴滴,见证着松桃文艺工作者马不停蹄、兵不解甲,更彰显着文化惠民工程亮点纷呈,多点开花。
文明传扬——拓展志愿服务,助推全民公益
乌罗镇永若甜桃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面临滞销,在平台上点单求助。县融媒体中心接单后,推送的宣传视频在央视三农频道播出,让滞销品变成了畅销品。
开学第一天,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县应急广播中心的志愿者赶赴盘石镇民族完小,完成了师生们普通话兴趣课送教进班的订单。
这份“单”,不简单。
即时点单,在线服务全天候。“松桃视界”移动客户端首页开通了“‘三心’融合”平台端口,导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与线下群众之间实现即时连接,提供“点服务”、“秀文明”等24小时一站式服务,避免了文明实践活动要么“扎堆”、要么“冷清”的两个极端。
及时派单,高效服务全覆盖。孵化出39个志愿服务精品项目,涵盖了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医疗卫生、科技培训等13大类。收到群众点单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居所相邻、行业相近、人岗相宜的原则,指定志愿团队,明确菜单内容,为点单群众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服务体验。
限时接单,贴心服务全方位。各志愿服务队根据自身职责和服务性质迅速接单,并承诺于72小时内完成志愿服务活动任务,如实做好活动签到、时长记录和积分兑换。
适时评单,跟踪服务全过程。任务完成后,邀请被服务对象当场填写群众点评单,评价为“优秀、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自“四单”模式在推广以来,哪里的群众有需要,志愿者就出现在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者就提供什么。从线上“点单”到中心“派单”,从队伍“接单”到群众“评单”,松桃找准志愿服务“供需”平衡点,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多方协调”工作机制,实现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之间有效衔接。
文明见行,服务见效。种植大户只需动动指尖,县农业农村局的“科技兴农”志愿服务队就会指派农技专家手把手教学;残疾人士生活有困难,县残联“一馨一益”志愿服务队会主动上门赠送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工具;老百姓解不开的矛盾纠纷,县司法局“法润黔松”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免费开展法律援助与咨询。全县80064名注册志愿者争当文明实践的“代言人”,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70余场,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前往社区报到7673人,为群众办实事2710余件,全民公益的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
战鼓未停歇,号角又吹响。2022年,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将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持续掀起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大宣传大讨论热潮,为建设“五个示范县”、打造“八个新松桃”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李平茂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