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四保障”机制带动油茶产业流油淌金
松桃苗族自治县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拉动乡村振兴的主弦,以“四保障”机制带动油茶产业流油淌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新建油茶基地8万多亩,纳入图斑管理的油茶基地面积达17.3万亩,打造1000亩以上示范基地4个,成功注册“三山谷”和“茶花泉”两个油茶产品商标,其中“三山谷”获得“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称号。
夯实责任落实的组织保障机制。一是建体系抓统筹。依托脱贫攻坚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建立油茶发展三级体系,明确27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个乡镇(街道),负责统筹协调推动乡镇(街道)油茶产业实施建设等工作,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调度,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负责产业发展任务推进;脱贫攻坚指挥部和村党支部组织引领村民做好整地、栽种、管护等工作。目前,全县推进建设高产优质示范油茶基地31个。二是建专班抓主业。出台《县领导领衔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工作制度》,成立2名县级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负责牵头专抓油茶产业发展,并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从部门选派精干力量到专班负责具体办公,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业务力量保障。目前,乡级工作专班28个、村级工作专班225个。三是联席会抓病症。出台《关于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产业发展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建立以县长为总召集人、县委副书记和2名副县长为召集人、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油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周分析、旬排查、月研判推进机制,会诊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病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上百个。
建立政策扶持的资源保障机制。一是盘活土地政策。经过组织专家队伍对全县各乡镇土地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积极盘活土地政策,根据油茶品种植物生理特性和该县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坝区之外且坡度25度以下的山丘、耕地、农村撂荒地、低产低效退耕还林地等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利用,集中连片规范化栽种油茶,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二是用活融资政策。依托县武投公司和县扶投公司两大平台,用活融资政策,邀请农发行、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现场指导,协助做好融资工作。同时整合财政扶持政策,有效整合水土保持、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等项目资金1.2亿元,用于新建油茶基地80865亩,全方位保障资金投入,推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三是激活政策红利。结合“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国有企业主导、村支部(合作社)引领、群众参与的建管体系,明确油茶发展前期所需资金由企业全额投入,油茶产业发展所需物资实行“日报制度”,国有企业根据各乡镇(街道)油茶产业工作推进统计情况,统一提供肥料、种苗、防疫口罩等物资补给。油茶产业产生的收益,除去企业投资成本后,企业、合作社、农户按1:3:6的比例分红,保障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利益。2019年,全县组建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225个,带动71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6585人务工就业,通过土地入股、生态补偿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084户增收。
完善技术服务的人才保障机制。一是引进专家技术人才。积极与省林科院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林科院专家进企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解决苗木嫁接、病虫防治等技术问题。目前,开展县、乡级培训29次926人,现场指导46521人次,编发《松桃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实用栽培技术》3000余册。二是培育育苗专业人才。以现有育苗基地为基础,积极筹措资金,落实育苗主体,引进现代育苗设备、设施及技术,引导2家育苗企业和15家专业合作社36名专业人才参与油茶育苗,保障油茶种植的苗木供给。目前,完成油茶良种苗木嫁接1360万株。三是组建技术指导团队。由14名林业高级工程师组建7个技术指导组根据各乡镇(街道)油茶发展工作目标,从农业部门选派58名技术骨干组建28支技术指导组负责深入油茶发展乡镇(街道)进行技术服务,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现场进行核实和勾画面积,并分别制定种植方案,落实专人对种苗检疫、整地、挖穴、施肥、植苗、覆膜等工序进行现场指导300多场次。
筑牢后续发展的成果保障机制。一是做实风险防范。开展前期风险调研,研究制定《油茶产业风险防控实施方案》,逐步将资本金足额匹配到位,整合20%的涉农资金作为风险防控基金,全力保障油茶产业发展安全。同时,加强油茶产业发展保险的投保工作,对全县油茶种植新建基地进行全面投保,持续推动全县油茶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二是做优多业共生。积极探索复合发展模式,综合利用土地空间,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周期差异,坚持长短结合,达到效益叠加,推广运用“油茶+中药材”“油茶+蔬菜”“油茶+林下养殖”等复合经营,积极探索多业共生,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多重渠道保障农民在油茶盛产前期的收益。目前,林下套种经济作物26000余亩,整合各类资金4亿增加油茶产业附加收益。三是做好产销对接。“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品牌原则”,强化油茶籽、油茶等原料的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产品可追溯体系,推动产品向中高端市场定位,建成120亩油茶加工基地。去年来加工生产有机茶籽油60吨,销售额1080万元。依托苗家购和驻北京、上海、贵阳等农产品销售点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服务平台,在省内外每月平均销售食用茶油2吨,销售额36万多元。(县委办 刘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