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创新实践 ——以苏州工业园区对口帮扶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

黄烈敏 2021-06-05 15:58:00 松桃视界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

  做好新时代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明确新的现实要求,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办法,出台具体实施意见。苏州工业园区与松桃苗族自治县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发挥各自优势,有力有序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扶贫协作,为松桃苗族自治县脱贫摘帽、精彩出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与松桃苗族自治县在扶贫协作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作用,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历史演变

  东西部扶贫协作孕育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初步提出“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沿海较为发达的省,都要对口帮助西部的一两个贫困省、区发展经济”。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报告》,明确提出扶贫协作要求和任务,这标志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的正式诞生。

  进入21世纪,随着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和行政区划、区域战略的调整,国务院先后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进行调整。2010年,根据中央西藏工作会和中央新疆工作会后对口支援形势的变化,国务院对部分省区市扶贫协作关系进行调整,确定新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明确由大连、青岛、深圳、宁波等四城市帮扶贵州。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市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对30年扶贫开发和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进一步调整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明确由辽宁省大连市帮扶贵州省六盘水市,上海市帮扶贵州省遵义市,苏州市帮扶贵州省铜仁市,杭州市帮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宁波市帮扶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青岛市帮扶贵州省安顺市,广州市帮扶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毕节市。这次调整在完善省际结对关系的同时,在市州结对层面实现对全国所有民族自治州全覆盖和对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这也大大拓展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度和深度。这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便于松桃苗族自治县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子。

  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具体呈现

  自苏州工业园区和松桃苗族自治县结成帮扶对子以来,苏松两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江苏与贵州两省、苏州与铜仁两市的决策部署,以组织领导、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为重点,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延展、合作内涵不断丰富,构建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聚焦扶贫的协作新格局,具体表现在。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对口帮扶必须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只有深入了解被帮扶地区的优势在哪、短板是什么,看清形势,找准路径,扶贫协作才能真正起到效果。苏松两地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挂职干部、分管同志为双组长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专班,召开扶贫协作高层联席会5次,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会33次;党政相关负责同志率队赴苏调研对接工作191人(次),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与苏州工业园区密切联系和高频互动,54家部门、企事业单位1200余人次分别赴苏开展工作。组织、宣传、发改、农业、工贸、投促、扶贫等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凝聚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合力,做到了目标上同向、节奏上合拍、推进中同步,有力地推动苏松两地扶贫协作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人才交流互动频繁。苏松两地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交流,提升相关人才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充分利用苏州工业园区优势资源,选派23名干部到苏州工业园区挂职锻炼,并安排在重点岗位学习交流;选派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185人。帮助培训党政干部499人;培训贫困创业致富带头人6期、创业致富带头人342人。同时,明确挂职县级干部协助分管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挂职科级干部在挂任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基础上,又挂任县政府办副主任,便于统筹协调工作。时刻关心援松挂职干部人才的工作、生活、健康状况,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产业合作成效明显。贫困地区由于现代营销意识不强、产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往往陷于“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的发展困境。落实“零见面”办证、产销对接补贴等政策,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给予投资方相应的优惠政策,主动深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产销对接产品认证制度,认真落实产销对接补贴奖励政策,订单建设珍珠花生、苏州芡实和鲥鱼等直供基地。引进东部企业50家,完成投资34.15亿元,吸纳就业8225余人,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7769人;开展产销对接活动50多次,销往江苏农特产品金额6386.925万元。签订共建园区合作协议,引进产品包装、饰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企业近10家;投入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共建大坪场镇农业产业园区,努力打造集农业、科技、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到目前,共获得江苏省苏州市帮扶资金19665.7795万元,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帮扶资金4041万元,实施项目165个,覆盖贫困人口10万余人。

  ——劳务协作不断拓展。建立就业岗位供需信息交流平台及劳务协作对接长效机制,打造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求职平台,联合举办现场招聘会9次,发布就业岗位7518余个,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就业4884人。组织开展劳务协作技能培训班862人。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援建就业扶贫车间4个,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77人。明确县职业技术学校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校校”订单式培养合作试点,组织72名学生就读。在苏州设立劳务协作站,出台《关于预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江苏省稳定就业补助的通知》、《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松桃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有关补贴实施方案》、《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松桃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有关补贴实施方案》等文件,劳务协作纽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携手小康巩固提升。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向乡镇、贫困村延伸,实现了5个乡镇(街道)结对,全县42个深度贫困村与苏州工业园区结对全覆盖,功能区及街道对口帮扶结对资金每年不少于10万元。全县89所学校、28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及3个县级医院结对,签订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及整村推进试点协议,选派人员蹲点驻村。苏州工业园区要求辖区内国企、外资企业、商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通过捐款捐物、以买代帮等方式,开展社会捐赠活动。累计获得苏州社会捐赠资金1561.6046万元。

  在苏松两地协作双方共同努力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发展格局,取得了突出成果。但也存在资源比较分散、帮扶工作不平衡、社会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3日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时强调:“要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苏松两地必须把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方向盘”,持续深化帮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力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向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完善产业协作机制。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当前,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上仍处在探索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大东西部产业协作,通过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合作发展,促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壮大,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提供坚实支撑。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引擎,通过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最大限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西部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力。坚持优势互补,依托西部地区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创新产业协作模式、平台支撑等,促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好供需关系,按照市场规律构建企业长期参与机制,促进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助推东西部扶贫产业合作升级,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要素融通、稳定合作、共同发展。

  ——进一步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目前,东西部扶贫协作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但在区域资源要素集聚上存在的马太效应、资源要素的单向流动等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仍不合理。与西部贫困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要素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需要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在畅通要素流动方面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和乡村差异性,通过建立人才入乡激励机制、资本入乡促进机制、科技入乡转化机制等,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壁垒,促进东部地区各类要素向西部贫困地区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信息等汇聚的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提高自主脱贫能力。东西部扶贫协作要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和培育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防止返贫和促进发展的有效机制。摆脱贫困首要的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注重发挥东部地区的智力资源,坚持互派干部等好经验、好做法,把东部地区先进的理念、经验等传播到西部贫困地区,通过做好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促进观念互通、作风互鉴,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授之以渔”的终极目标。西部地区要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精准对接贫困群众需求,扩大贫困群众参与,完善扶贫产业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外部资源更好地用之于民,并有效转化为扶贫效益,逐步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和自主脱贫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发挥乡村振兴主体作用,推动实现“内部造血”。(黄烈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