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的思考与建议

罗会彬 2021-06-03 17:08:13 松桃融媒体中心

  摘要:松桃是贵州省、铜仁市农业资源大县,2012年获农业部评估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评估认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现了“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向“十三五”绿色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松桃切实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稳定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建立了优势产业和畜禽产业生态种养循环技术模式,农业绿色发展与产业扶贫、产业振兴互融合双促进,助推脱贫攻坚成效突出。本文从产业扶贫、产业振兴的角度,对松桃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扶贫、产业振兴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产业扶贫思考与建议



  一、松桃农业资源概况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主峰及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东麓,地处黔、渝、湘二省一市结合部,素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黔东北门户”之称和“鸡鸣三省”之美誉。全县辖5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6个乡,共509个村4950个组,总人口7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15万人,占总人口的92.43%,以苗族为主的26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8.1%。县域内国土面积34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4万亩(稻田67.9万亩、旱地43.5万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平均降雨量1235.2毫米,年日照时数1234.9小时,无霜期270天以上,海拔高度在285—13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是贵州省、铜仁市农业资源大县,是全省、全市优质农产品主要产区。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贵州省发展茶产业重点县、贵州省畜牧业大县、贵州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示范县”等称号。2012年7月获农业部评估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八部委评估认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二、松桃绿色发展与产业扶贫互融合双促进

  (一)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效


  2016年以来,松桃县按照贵州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铜仁市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的部署要求,充分依托资源禀赋,率先在农业领域探索绿色发展机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1+N”(‘生态畜牧业’+‘粮油、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油茶、食用菌’)循环农业产业体系。“1+N”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的探索实践,促进了“N-1”(‘粮油、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油茶、食用菌’-‘畜禽粪污’)特色产业与畜禽种养循环技术的完善和成熟,形成了松桃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模式突出主要作物和畜禽的种养加一体化和规模化种养结合,其核心是养殖废弃物肥料化与农田统筹消纳技术、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其技术流程:选择特色优势种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消纳→规模绿色(有机)农产品。在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进程中,切实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践行“五步工作法”(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持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不断优化“N-1”特色产业与畜禽种养循环技术流程,有效巩固和提升了产业扶贫成效。2020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示松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二)农业产业扶贫促进农业绿色技术应用规模化

  “十三五”以来,“产业脱贫一批”列为全县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突出发展了生猪、家禽、油茶、茶叶、绿色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扶贫产业,有力推进了全县扶贫产业的规模发展,有效促进了“N-1”特色产业与畜禽种养循环技术模式的规模化应用,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以来,累计出栏生猪351.88万头、肉牛22.00万头、肉羊108.7万只、家禽1517.6万羽;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5万亩以上,累计新增茶叶基地10.2万亩,茶园面积达到21.0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18.8万亩;新增水果7.5万亩,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2.61万亩;常年发展中药材6万亩、蔬菜27万亩、食用菌4000万棒以上,油茶规模基地14.3万亩。

  (三)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可持续

  “十三五”期间,松桃特色产业和畜禽种养循环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以“循环环节工艺化、工艺流程标准化、标准应用规模化、规模生产绿色化”为发展路径,有效促进了扶贫产业的利益联结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扶贫产业利益联结贫困群众全面覆盖。全县共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98家、专业合作社1830家、家庭农场310家,广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两短一长”产业累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79万户15.9万人。全县农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50.5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6.24亿元,增幅达1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7288元增加到2019年的9780元,增幅达34.2%。2020年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9.9亿元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58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6.5%、10%。

  三、松桃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振兴的建议

  “十四五”是松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松桃农业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以生态畜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和生猪、家禽“双百亿”建设工程的规划实施,畜禽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的矛盾相对会更加突出,需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充分依托“N-1”特色产业和畜禽种养循环技术模式,破解农业农村资源环境等方面突出问题,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构建全县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推动农业产业振兴。

  (一)高起点规划“十四五”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必须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要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区域间的不平衡、产业链不充分问题。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由“十三五”时期主导的“1+N”(‘生态畜牧业’+‘粮油、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油茶、食用菌’)产业体系,调整升级为“十四五”期间的“3+N”(‘生猪、家禽、油茶’+‘生态茶产业、绿色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食用菌’)产业体系,做好各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持续应用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二)着力构建起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的支撑体系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松桃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科技引领、统筹推进、政策创新的原则,逐步建设起松桃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的支撑体系。以绿色技术体系为核心、绿色标准体系为基础、绿色产业体系为关键、绿色经营体系为依托、绿色政策体系为保障、绿色数字体系为引领,力争到2025年,全县产业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构建起松桃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和数字体系,实现农业由数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为不断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的考核机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落实乡村振兴县、乡、村三级书记负责制,建立起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绩考核机制。在产业振兴方面,重点以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招商引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休闲农业经营收入、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年均增幅、500亩以上坝区平均亩产值、农村电商及农村电商增速等指标进行评价。同时,

  结合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相关指标内容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罗会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