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略论黔东革命根据地对培育长征精神的重要贡献
对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云贵高原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相关的论著很多,但很少有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长征精神的内在联系和渊源进行专题研究。其实,“长征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酝酿--萌芽--培育--诞生的漫长艰辛过程,她贯穿于红军长征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客观地说,黔东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热土,在创建发展壮大中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了“长征精神”的红色胚胎,成为孕育“长征精神”的重要母体之一,为以后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诞生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作下了铺垫。
本文拟对黔东革命根据地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长征精神”作出的重要贡献尝试作些初浅的梳理和探析,一家观点,权当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
一、黔东革命根据地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长征精神”的历史条件
(一)广泛的群众性。早在红三军未来到黔东以前,黔东人民饱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豪绅地主种种剥削和压迫。为了摆脱这种剥削和压迫,从1932年开始,由务川、德江稳坪等地举旗立坛,出现了“神兵”组织。“神兵”以“灭兵”、“灭捐”、“灭税”(抗兵、抗捐、抗税)为宗旨,以“禁色”、“禁烟”、“禁赌”为自己内部规章,起来聚众暴动。当时“神兵”组织发展迅猛,相继传入沿河、印江等县,一时遍及黔东大部分乡村。所以,在黔东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对于“长征精神”的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具备了成熟的天时条件。(二)深厚的群众基础。黔东地处湘鄂川黔边境,是土家、苗、侗、汉等民族杂居的地区。这里是周逸群、旷继勋的家乡。特别是贺龙同志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来到黔东的铜仁招考军官生,他率部北伐起足也是从铜仁开始。因此,在黔东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长征精神”的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具备了成熟的地利条件。(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反抗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黔东各族人民爆发过几次大规模的起义。如:松桃石柳邓起义、孟溪包茅仙起义、猫山起义、张尚轩组织“光复军”反清等。都给统治者予以了沉重打击,在黔东各族人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黔东人民具有革命光荣传统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同时,黔东处于湘鄂川黔边界之地,对于红三军的“围剿”,四省地方军阀为保存各自实力,均有“坐山观虎斗”之举。因而,在黔东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具有成熟的革命思想积淀,对于“长征精神”的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具备了成熟的人和条件。
上述这些因素,涵盖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积极因素,都极为有利于红三军在黔东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建设革命根据地。为在黔东革命根据地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长征精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历史条件。
二、黔东革命根据地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长征精神”的具体内容
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创建根据地和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惨烈斗争中,在偶然与必然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逆境交织碰撞中产生了“无比忠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对“长征精神”的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黔东革命根据地铸就了无比忠诚、不怕牺牲的革命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对党高度信赖,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①无比忠诚于党、不怕牺牲,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可以说,正是由于一批批共产党人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取得了胜利。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创建根据地和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惨烈斗争中就铸就了这种无比忠诚、不怕牺牲的革命信念。
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艰苦过程中,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在险恶的环境中,红三军广大指战员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牢记宗旨使命,紧紧依靠黔东各族人民的支持,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在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树起革命旗帜,建立苏维埃政权,壮大革命力量;在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国民党调集湘、桂、川、黔军队协同“围剿”苏区,妄图将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黔东苏区各族人民和红军指战员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成果,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先后进行了三打沿河、两打淇滩,攻打冉家祠堂和木黄等战斗,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红三军的阴谋。虽然付出了2000多军民牺牲的沉重代价,但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和“围剿”,保卫了苏维埃政权,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到1934年9月,苏区范围扩大了近一倍,已拥有印江、德江、沿河、松桃、石阡、江口及四川酉阳县地域,纵横200里,人口10万人以上。
在红二、六军团主力为策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东进湘西后,黔东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占领,红军战士和苏区人民面对敌人的疯狂屠杀,威武不屈,视死如归。如:一位红军伤病员在临刑前,高喊“打铁不怕火烫脚,革命不怕砍老壳;只要干人得解放,为了革命死也乐!”红军侦查员秦树成到松桃甘龙浑泉乡侦查,被民团发现捉住,关在厢房里里施加毒刑,用竹签插进他的指尖,用铁条烧红烙身,往嘴里灌辣椒水等,想从他口中掏出情报来。秦树成同志面对酷刑,始终不哼一身,不吐一言,最后被敌人枪杀,英勇就义。
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血雨腥风的惨烈战斗中,在艰苦卓绝的兵运运动中,在为民安民的执政实践中,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坚信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谱写了感天动地的革命壮歌。这一红色基因被厚植在黔东大地上,并代代相传。
(二)黔东革命根据地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②亘古以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的精魂。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创建根据地和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残酷斗争中就铸就了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作风。
红三军进入黔东之前由于失去了根据地的依托,长期处于转战之中,伤病员无法安置,兵员得不到补充,部队得不到修整,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不仅在军事上“围剿”,而且在经济上严密封锁。为了解决红军的给养,安定群众生活,巩固红色政权,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进行了有效的经济斗争和经济建设。在当时生活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苏维埃工作人员,一般不拿工资,不吃公饭。红三军的领导干部在及其艰难的环境中,总是坚持节衣缩食并用模范行为为广大干部、战士作表率,他们为革命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吃苦在前,不搞特殊,在生活待遇上和战士一样,同吃一锅饭,同穿一样衣。贺龙同志经常是穿一身青土布对襟衣,一双草鞋,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打扮。关向应同志穿着也一样朴素,他几乎没有被子,无论是刮风下雨,到了宿营地,只铺些稻草、盖一条破毯子就睡了。在群众中,难以分清他们谁是领导,谁是战士和农民。他俩经常教育部队,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领下,广大红军指战员从他们身上认识到党的伟大,看到了革命的希望。
艰苦环境的斗争实践培养了红军官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并在红军指战员和苏维埃干部及广大苏区群众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对黔东各族人民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黔东革命根据地铸就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革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③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创建根据地和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残酷斗争中就铸就了这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革命担当。
当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准备发动湘西攻势以策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为更好地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红二、六军团通过通盘考虑,进行了进军湘西的战略准备:组成中共黔东特委,调红六军团宣传部长段苏权任政委,在黔东地区坚持斗争;将原黔东独立师补入红二军团的第四、第六师,另以红二、六军团留下的300余名伤病员和黔东独立团、德江独立团及川黔边独立团等地方武装组成新的黔东独立师,共800余人、400余枝枪,调红六军团第53团团长王光泽任师长,在特委领导下留在黔东地区就地坚持游击战争,以策应红二、六军团主力的行动。黔东独立师在红二、六军团主力东进湘西后,在特委的领导下,面对强敌,毫无畏惧,积极坚持黔东苏区斗争。一边同数十倍的敌人作战,一边对付地方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后来,黔东苏区沦陷,根据地人民遭受了残酷的摧残,部队也无法得到修整补充,给养极度困难。面对困境,红军指战员与黔东革命根据地各族人民生死与共,同心同德,和敌人展开了殊死顽强的战斗。期间,政委段苏权负重伤;师长王光泽、团长马吉山、宁国学在内的大部分指战员英勇牺牲,仅数十人先后分散找到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不辱使命,不负全局,以付出重大牺牲完成了钳制敌人,掩护军团主力的艰巨任务。
可以说,黔东独立师在掩护军团主力的浴血过程中,红军指战员和黔东革命根据地各族人民不顾自身困难,在明知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顾全大局,服从党组织安排,严守纪律,毅然担负起策应军团主力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光荣使命,最终不辱使命。黔东独立师和黔东革命根据地各族人民在全力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策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浴血过程中,组织意识、纪律意识、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黔东革命根据地铸就了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革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④“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创建根据地和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残酷斗争中就铸就了这种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革命情怀。
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后,苏维埃政府的宗旨、原则和实行的各项政策,都全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在沿河铅厂坝召开的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就制定和通过了《没收土地和健全土地条例》、《农村工人保护条例草案》和《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等6项为民利民的决议。红三军到达黔东后,随即发动群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都先后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部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群众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红军心系群众,群众拥护红军,红军和群众结成了“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在黔东革命根据地,红军每次出征,沿途人民总是送水送饭,主动为红军带路,帮战士挑东西,背背包,并时时处处把红军当亲人。如:1934年8月的一天,松桃县甘龙高家屯贫苦农民冉崇元在山上砍柴,遇到一位红军病号,冉崇元就把这位红军战士扶进一个山洞中隐藏起来,每天给他送饭吃。几天后,这位红军战士病全好了,冉崇元又护送他安全下山,走上征途。临别时,这位红军战士送给冉崇元一副绑腿,一个瓷碗,一条银链。后来冉崇元和老伴常以红军纪念品为话题,向他的儿孙讲述红军进行革命斗争的故事,教育后代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
同时,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时,党把创建革命武装与建立红色政权相结合,在根据地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1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和30余支游击队。如:松桃县建立了严家坡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寨地乡苏维埃政府、猫山乡苏维埃政府、大土坪乡苏维埃政府、麻阳乡苏维埃政府、天堂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严家坡游击大队、麻阳土溪游击大队、猫山游击队、岩科坝游击大队、张家湾游击队、田坝游击队、坝木游击队、黄泥堡游击队、关子门游击队。由于党和红军建立了工农政权,让劳苦大众有了坚实有力的靠山。在共产党人的感召下和党的为民政策的激励下,根据地人民群众的觉悟不断提高,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倾力支援红军。为了保卫红色政权和胜利果实,各区、乡还组织了自卫队,雇农工会、贫农会、农民协会、妇女会、少先先锋队等群众革命组织。当时,沿河、德江、印江、松桃4个县就有10万农民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在黔东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土地革命运动。面对敌人的“围剿”,黔东苏区人民群众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成果,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到处呈现着父送子、妻送郎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在红三军离开黔东革命根据地后的漫长岁月里,党的主张,红军的英勇斗争和爱民亲民事迹,一直铭记在黔东人民群众的心中,并被广为传颂。黔东革命老区群众都一代代地向儿孙讲述红军进行革命斗争的故事,教育后代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
以上所述都鲜活地说明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党群干群之间融为一体的血肉关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三、黔东革命根据地对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长征精神”的历史贡献
综上所述,黔东革命根据地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云贵高原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她促进了黔东各族人民的觉醒,点燃了黔东各族人民革命斗争的烈火,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黔东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热土,在创建生存发展中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了“长征精神”的红色胚胎,成为孕育“长征精神”的重要母体之一,为以后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诞生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作下了铺垫。可以说,黔东革命根据地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的“长征精神”打开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和黔东各族人民信仰共产主义的心扉,同时也开启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门。
黔东革命根据地在创建生存发展中早期酝酿、萌芽和培育“长征精神”的具体实践和发展理路,为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这对我们黔东革命老区今天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石啸)
注释:
①人民网:《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2016年08月16日)
②新华网:《特写:习近平:向龚老前辈致敬》(2013年09月26日)
③新华网:《习近平如何要求“中办”:胸怀大局 极端负责》(2014年07月18日)
④新华网:《习近平: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2013年06月18日)
参考文献:
1、贵州省革命文物、历史文物调查征集办公室:《黔山红迹》---红军在贵州的革命活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共贵州省委党史办:《红军在贵州》,红军在贵州资料编研组,1983年版。
3、中共铜仁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红军在黔东》,1986年内部出版。
4、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苗山曙光》,贵州省铜仁地区人民印刷厂,1989年版。
5、中共铜仁地委党史研究室:《黔东革命根据地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6、中共铜仁地委党史研究室:《黔东革命根据地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二)红二方面军征战记》,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8、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网站:红色故土栏目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1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