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亮:踏遍“松桃”所有乡镇,“绣”一幅波澜壮阔的扶贫画卷
水墨质感的山水背景勾勒出松桃的宁静,一位中年人站在画面中央,面露微笑。右下方的一行字传递出他的心声:欢迎来到松桃。这是苏州工业园区赴松桃挂职干部赵启亮的微信头像。去年底,一位来松桃考察的朋友为他创作了这幅漫画。因为形象吻合又颇具亲和力,赵启亮将它设置成微信头像。
现在,较之于“扶贫干部”,赵启亮觉得自己更像是“松桃代言人”。他的朋友圈时常发布关于松桃扶贫攻坚的宣传报道、产品推介、交流活动等内容。一些朋友因为赵启亮的朋友圈,认识了松桃,购买了优质农产品,甚至了解了松桃如何从“贫困县”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推介松桃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漫画恰是一种好的方式。我换了头像后,一些久未联系的朋友也会主动联系我,宣传的效果就这样有了。”赵启亮笑着说。
2017年4月,赵启亮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主动报名赴松桃挂职,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几年来,园区和松桃充分联结,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卫生教育、技术支持、文旅交流、结对共建等方面“绣”出了一幅幅精品。在赵启亮看来,四年的挂职时间就像读一次大学,“毕业论文”的顺利书写离不开他在松桃土地上付出的汗水和热血。
◆初到松桃—“扶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赵启亮回忆,早在2013年,做着企业服务工作的他就曾与松桃有过第一次接触。“当时,我带着企业去考察。松桃的绿水青山、纯朴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我后来主动报名来到松桃的原因之一。”
只有深入当地、融入群众,才能更好地理解脚下的土地,探寻出让它脱贫致富的方法。来到松桃后,赵启亮在最短时间内克服气候、饮食带来的不适应,马不停蹄迅速开展调查研究。他走访部门和乡镇、深入田间地头,和当地干部、群众谈心交心,探寻贫困原因、梳理脱贫思路、谋划脱贫举措、深入脱贫实践。
“扶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赵启亮说。在深入松桃之后,他从一开始理解的“扶贫就是捐赠”的思路中跳了出来,在不同阶段围绕不同的目标任务指标,为扶贫协作制定合理的计划。
铺路架桥、改造危房、修缮校舍和卫生室……在早期阶段,对照脱贫指标,帮扶工作以“输入”为主,而这很快见得成效。现在的松桃,道路实现组组通、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增长。今年3月,松桃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深入帮扶—“产业合作带来不竭发展动力。”
区域发展的持续向好离不开强大的“造血”能力,赵启亮深谙此道。除了“输入性”帮扶,赵启亮还积极通过产业项目,为松桃带来内生动力。在松桃期间,赵启亮踏遍当地28个乡镇街道,从种养殖项目到食品加工项目,再到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在一次次谨慎的调研和考察了解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优质项目。
入夏时节,松桃的蓝莓进入了成熟期。在黄板镇纳冲村苗妹子生态农业综合观光园的蓝莓采摘园,色泽鲜艳的蓝莓果实挂满枝头;游人穿梭其间,或拍照打卡、或采摘体验,一派热闹景象。从闲置的荒山到如今集蓝莓园、滑草场、苗妹子农家乐等景点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这里已然成为松桃产业脱贫的“样本”。
“优质产业园的开发打造离不开丰富的业态。”赵启亮回忆,由于当地产业开发经验匮乏,该产业园在规划初期面临着“无从下手”的困境。“缺少资金,我们就投入资金;没有思路,我们就一起策划、提供想法。在我们的建议下,产业园在设计之初就致力打造丰富的业态,除了种植蓝莓,还引入采摘体验,并开发了滑草场等游乐项目,丰富游客体验。”据介绍,该观光园依托“合作社(公司)+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覆盖黄板镇14个村711户贫困户2904人。蓝莓的畅销以及业态的丰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贫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和增收。
除了依托本土资源,赵启亮还绞尽脑汁提高当地农产品竞争力。他主动联系苏州农业企业,将枇杷、鸡头米、茭白、茨菇等高附加值特色品种引入松桃,为当地产业带来更多选择。在普觉镇大元村,好消息再度传来——继鸡头米种植之后,今年大元村又引进种下了8000余株茭白秧苗。“近两年来,我们从鸡头米开始,陆续将苏州‘水八仙’引入松桃,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外销。现在,松桃当地种植人员已经基本掌握鸡头米种植和采摘技术,并可以自主培育秧苗。”
短短几年间,利用七千多万整合帮扶资金,松桃累计投入产业项目80多个,利益联结贫困户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0多人。在松桃,冷水鱼养殖、食用菌、蓝莓、林下养鸡、黄牛养殖、精品茶园等项目陆续建成运营,桃花源、响水洞等乡村旅游项目也顺利推进。
◆亲商提升—“优质的服务带来优质的发展。”
在松桃,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泡沫包装箱厂正在紧锣密鼓进场安装中。今年8月,该包装箱厂的生产线将全面投产,生产出的泡沫箱将用于百香果、猕猴桃等农产品包装,实现当地优质农产品包装的本地配套。
赵启亮介绍,今年年初,松桃开始更大范围推动“松货出山”,而相关配套却成为一道难题。“优质农产品要实现外销,包装、储藏、物流等相关配套至关重要。而松桃并没有这样的供应链。”连月来,赵启亮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一旦回到苏州或者遇见苏州的朋友,必定会主动提及,寻找可能的合作机遇。
“在‘园区经验’中,主动招商、时刻亲商的服务理念一直是一块金字招牌。而在松桃,最初大家主动出击、主动跟进的意识不强,但机会永远不是‘等’来的。”经过多方打听,赵启亮通过朋友牵线,找到了一家有合作意向的企业。经过几番游说,该企业同意在松桃设厂。“仅仅是寻找合适的厂房,就花了两个月。我们先后在经开区、太平街道等地考察了民营、国资等企业厂房,考虑了租用、改造、自建、合作等多种方案。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七次选址,最终才定下现在的厂房。”
从最初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帮扶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进入正轨,赵启亮坦言,将好的经验带到松桃,再在亲力亲为中实现经验的“复制”,这是松桃的扶贫协作工作能稳步向前的原因。“亲力亲为可以形成一种很好的示范效应,让大家在耳濡目染下被感染,同时得到启发。”而在最近的一次“示范”中,赵启亮鼓励“松货出山”开启直播模式,而他则担任首任主播。“消费扶贫将是我们后续工作的重点之一。现在,我们不但将松桃农产品的专铺开到了苏州,而且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更大范围提高松桃食材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实现消费扶贫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