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当好新市民,争做追梦人

周云 2020-07-28 10:53:04 松桃融媒体中心

松桃:当好新市民,争做追梦人

组织引领 力量联动 民族融合

——松桃苗族自治县“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工作综述


  今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围绕全省“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品牌,紧扣“1+3+X”工作机制,以团山社区示范带动为着力点,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体系建设,坚持党委领导、资源整合、共建共用、各记其功原则,聚焦群众所急、党政所需、部门所能,搭好“五桥”建强“五家”,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民族团结“大融合”。


建强组织堡垒,发挥“大引领”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以建强一个专班、抓好两支队伍、统筹三种力量、建立四联制度的“1234”工作模式,强化统筹统揽,提升组织力,为确保高质量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建强一个专班。由县委统筹,联合工青妇、教育、人社、卫健、移民等部门及安置点属地乡镇(街道)成立县级工程专班,下设办公室和5个工作组,由县委副书记任专班组长,统筹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指导各乡镇(街道)对应成立20个乡级专班,由党委书记任专班组长,严格按照“1+2”挂点联系机制,定期调度、定期督导,全面推进。由安置点党组织、工青妇群团联合联合建立30个安置点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基层组织领导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形成县级专班主导、乡级专班主推、服务中心主抓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实现“干有力量、统筹有方”。


松桃:当好新市民,争做追梦人
 

  (二)抓实两支队伍。一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县乡下派第一书记和驻区干部、选优派强“两委”干部等方式,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优的党员、干部、能人选选入安置点服务队伍,强化组织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着力打造党员先锋五岗、社区服务五员的“5+5”党员干部服务品牌。二是抓好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整合工青妇、各级各部门志愿服务资源,把大学毕业生、社会知识青年及志愿者凝聚起来,组建“新市民·追梦桥”职工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以感恩教育、创业就业等六项服务为主题,着力打造温馨、高效、周到的志愿服务队伍。

  (三)统筹三种力量。一是凝聚组织力量。聚焦搭“五桥”建“五家”工作主线,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构建“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专班全面统筹领导、工青妇发挥主体作用、各级各部门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凝聚形成步调一致、运行高效的“主推手”。二是吸纳社会力量。聚焦群众所急、党政所需、工青妇所能,搭建平台载体,广泛吸纳志愿服务机构、公益组织、民间文化组织、公益扶贫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凝聚后扶服务“聚合力”。三是整合市场力量。聚焦“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根本目标,整合招商资源、春晖资源、巾帼企业资源,强化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培育用工企业、培训机构、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聚力发展特色商业街、地摊经济等特色产业,充分盘活优势资源,凝聚发展致富“添助力”。

  (四)建立四联制度。一是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党委领导、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县级、安置点两级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会议的召集人、会议时间、参会人员等内容,强化沟通联系,建好共商共议“风向标”,实现群策群力保运转。二是联合服务制度。坚持“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专班成员、属地党委政府、服务中心联合服务制度明确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流程等要求,亮出联合服务“硬杠杠”,实现共同发力优服务。三是联动督导制度。坚持“工作共推、共促共进”的原则,建立县级巡回督、乡镇交叉督、属地党委督三级督导制度,明确督导主体、督导程序、督导要求等内容,挥好联合督导“指挥棒”,实现互督共促强推进。四是联力考评制度。坚持“注重实效、客观全面”的原则,建立县委专班成员单位、驻村(社区)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党员、志愿者考核考评制度,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内容,以考代促、以考代评、以考问效,用好联动考评“助推器”,实现奖罚激励促实效。


统强资源要素,搭好“大联动”平台


  统筹工青妇主体作用发挥,整合资源要素,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活动载体、打造服务品牌,创新探索妇建“1235”、团建“1236”、工建“1237”工作模式,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用、服务联通的工作格局。

  (一)打造1235妇女“和谐号”服务专列·巾帼在行动。一是立足一个阵地。按照“贴心娘家人·温润移民家”工作要求,立足团山社区“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围绕妇女之家八项职能,扎实推进政治型、群众型、创新型、先进型、服务型、公益性“六型组织”创建工作,打造妇联服务“新阵地”。二是依托二支队伍。以妇干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为依托,建立1个执委联系2个妇女小组长、1个妇女小组长联系N个妇女和家庭“1+2+N”联系服务制度,依托“娘家大姐”贴心行动,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关心关爱、就业创业、普法维权等服务,实现服务精细化。目前,社区妇联共有执委15名,妇女小组长28名,巾帼志愿者50名。三是围绕三大主体。以“关注重点、扶弱助困”为工作理念,逐块逐户对社区妇女、儿童、家庭“三大主体”进行摸排统计,全面了解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服务需求等信息,台账式销号管理,实现服务精准化。四是开展五项行动。紧紧围绕建好“五桥”搭好“五家”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巾帼感恩、巾帼脱贫、巾帼暖心、巾帼维权和巾帼文明“五项行动”,实现服务精确化。目前,团山妇联共组织开展新时代巾帼大讲堂6期,参与群众850余人次,组织志愿活动80余次,组织培训21期,帮助94名妇女解决就业。


松桃:当好新市民,争做追梦人
 

  (二)打造1236青春“文明号”服务专列·青年在行动。一是打造一所夜校。以“感恩教育、倡导新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宗旨,成立团山新时代市民讲习所夜校,采取“固定课堂+流动教学”“苗语+汉语”的授课模式,定期开办政策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讲解、家庭教育、技能培训等授课,以“楼上安居、楼下听课”的形式,引导搬迁群众学习新知识、养成好习惯。二是组建两支队伍。以脱贫攻坚夜校为平台,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高、宣讲能力优秀的人才组建青年讲师团,定期向搬迁群众传递党的好政策、社会好声音。根据搬迁群众需求,组织各行业部门成立医疗、电力、法律援助、金融服务等行业青年突击队,确保群众困有人解、难有所帮、病有所助。三是开展三项行动。深入开展春晖行动、爱心陪伴、助困助学“三项行动”,动员爱心企业、人士捐赠3万余元建立春晖爱心超市,“以奖代补”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开设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四面鼓等为主题的“四点半课堂”,实现爱心陪伴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将助困助学资金向安置点家庭倾斜,主动帮助搬迁解决生活困难。四是做好六个服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创业就业、就学就医、法治宣传、心理疏导、文明倡导“六个服务”,搭建市民意识培养“融合桥”,创建“文明之家”。目前,开办夜课19期,参与群众760余人次,开办青少年教育课堂82期,资助困难学子225人,帮助困难家庭445户,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

  (三)打造1237工人“先锋号”服务专列·工会在行动。一是建立一个工会。重点围绕“建工会·促就业”的目标,成立团山社区工会,广泛吸纳安置点在就业单位或社区灵活就业的搬迁群众加入工会组织。目前,团山社区共有工会委员11名,在册会员2428人。二是打造“二心”阵地。以“天天有优惠、月月有促销、会员享折扣”的普惠性工会爱心超市为依托,打造集商品优惠、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联合“四点半课堂”、“陪伴妈妈”等活动,采取“托”“管”“教”结合的方式,打造了温馨、贴心的工会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服务阵地。三是创建“三站”平台。设置“会、站、家”一体化服务的工会工作站,定期开展困难救助、政策讲解、法律维权等服务。设置职工志愿服务站,定期开展“送温暖、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送培训”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设置城区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提供“1地4免”服务,帮助户外劳动者解决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等问题。目前,三站提供健康咨询30余次,信访维权20次,志愿服务70余次,服务群众1500余人。四是开展“七项”服务。秉承“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深入开展母婴呵护服务、讲习教育服务、技能培训服务、“四季送”暖心服务、追梦读书服务、求学圆梦服务、创业扶贫服务等七项服务。目前,共培训职工170人,慰问职工346人,帮助就业300余人。
 

聚强服务力量,实现“大融合”目标


  聚焦民政、扶贫、教育、卫健及生态移民等优势资源,聚力培育特色产业、创新服务模式、凝聚发展共识,促进搬迁群众从农民华丽转身为市民,实现民族大团结、大融合。


松桃:当好新市民,争做追梦人
 

  (一)盘活资源活市场。一是大力发展地摊经济。整合东西部协作资源,以对口支援、对口合作为窗口,与义乌小商品城等百货商品集散地商家签订协议,采取直供直销的模式,打造社区地摊经济,促进社区扩大就业岗位与降低群众生活成本的有机融合。今年以来,投入县级扶持资金200万元、规划摊位20个、有效降低生活成本15%以上。二是倾力打造商业一条街。根据群众需求、空间布局,对团山进行划行归市,为想干事、能干事的搬迁群众提供门面一年免租金、15万元创业贷款及5000元工会补贴等系列创业扶持,组织48名搬迁群众赴湖南怀化进行商业考察,既给创业资金、又给经营办法,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创业。目前,已出租门面138个,帮助150名搬迁群众实现创业梦想。三是聚力开展系列活动。以“聚人气、活市场、激动力”为目标,7月上旬,组织开展了商业街开市活动、“移民·圆梦杯”篮球赛、文艺晚会、夜市场促销、广场舞比赛等为期5天的“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暨“移民·圆梦杯”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团山社区的人气值、曝光度,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我认同。

  (二)双线服务构民生。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发建设团山社区线上服务中心,将现有搬迁人口身份信息、居住情况、就业情况、健康档案等数据录入云后台,并与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共享,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共通共联。目前,团山社区1384户搬迁群众信息已实现全部接入。二是建强服务队伍。根据搬迁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服务需求,结合社区干部队伍特长、能力对应设置生活帮助、政策咨询、代办代写、维权服务、就业指导等“五类”服务专员,并将服务专员信息全部接入云后台,实时调度、动态管理,确保服务精准、高效到位。三是创新服务模式。依托线上服务中心及“五类”服务专员,创新探索了群众线上“下单”,系统自动“派单”,服务专员线下服务“接单”,服务结束后评价“结单”的“云+端”双线快捷服务模式,实现动动拇指、服务到家,专职服务、满意为止。截止目前,双线服务解决群众问题4500个、提供服务5500人次,满意率98%。


松桃:当好新市民,争做追梦人
 

  (三)凝聚共识促融合。一是抓智志双扶,激内生动力。整合工青妇、各级各部门力量资源,大力开展建设一所夜校,提思想、学常识;安置一个喇叭,常宣传、谨记心;制定一则公约,育新风、促文明;举办一期讲堂,知敬畏、明事理;开展一次培训,学技能、强本领;组织一次帮扶,稳就业、增信心;举行一次评比,树典型、扬正气的“七个一”志智双扶工程,帮助搬迁群众转变思想、提升本领、激发动力,确保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二是抓氛围营造,促和谐团结。以民族融合为主题,打造了苗族名师工作室、苗绣基地、苗医工作站、乡愁馆等特色服务阵地,设置170个小喇叭,定期定时播放“苗汉”双语居民公约、少数民族歌曲等内容,定期举办唱苗歌、对山歌等民俗文化活动,切实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食粮”,解开故土难离的“乡愁结”。三是抓文化传承,弘民族精神。依托“四点半课堂”“青年脱贫攻坚夜校”“乡愁馆”服务阵地、社区少数民族干部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双语课堂”“少儿苗歌”“回味乡愁”等教学活动,聘请松桃苗族文化名士,教授苗族好技艺、讲述苗族好故事、传递松桃好声音,让文化传承注入生活、民族意识融入思想。今年以来,开展民族文化教学活动21期、邀请少数民族名士现场演讲3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