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党建引领 创新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松桃自治县正大镇从荒山野岭到花语长征的蜕变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铜仁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铜仁市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凝聚农村发展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本文以松桃自治县正大镇从荒山野岭到花语长征的蜕变为例,旨在以微观的视角反映在大党建的引领下宏观变革助推乡村振兴的方法与路径。
一、背景与起因
“老弱贫瘠”的落后原貌
正大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东部,东邻湖南省凤凰县落潮井乡,西接本县盘信镇,南接大兴镇,北抵长坪乡及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距县城34公里。全镇总面积10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248亩,全镇辖下5961户,25834人。苗族人口占75%以上,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建成正大油茶园区之前,主要以种植小麦、马铃薯、油菜、蔬菜、烤烟为主。以往的油茶园区原址,可不像现在这样美得“诗情画意”。据当地百姓讲述,只有一条毛坯路通往村里,走进去,随处可见的是破旧的木房、狭窄的泥巴路、旱厕、猪棚牛栏。为了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尽数外出务工,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久而久之,耕地荒废越来越多,渐渐变成荒山野林。种树不长、种粮不收,老百姓不仅日子穷,环境也差,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16%,用村民的原话说“那几年没有人肯外嫁到这里”。
2011年,为早日实现同步小康,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结合正大镇突出的三大优势优势,松桃苗族自治县委政府提出的“组建大党委、构建大党建、推动大发展、实现大服务”思路,以“基础实、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以“党建+”助推精准脱贫为抓手,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正大镇1.2万亩油茶产业园区。园区于2016年正式建成投产,共规划种植油茶12000亩、精品水果3020亩,养殖中蜂200箱、生态鹅6000羽,提供劳动就业岗位3800余人次,带动192人脱贫致富。
二、做法经过
穷则思变的奋斗史
(一)变思路,综合优势资源办融合产业。勤劳的正大人民不甘于贫穷与落后,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改变了千百年来“小农耕作”“单打独斗”的发展思路,以“基础实、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为发展目标,结合自身三大主要资源优势,发展起以1.2万亩油茶园区,带动食品加工、乡村旅游、油茶加工、渔业养殖、中蜂繁殖和精品水果种植等多产融合的产业园区,带领正大人民走向致富的奋斗之路。一是气候地理优势。正大镇地处亚热带,是季风湿润气候,弱酸性土壤,丘陵标准地貌,靠近官舟河、瓦窑河水流丰富,拥有5个水库。适合种植油茶,发展金秋梨、蜜李、樱桃为代表的精品水果,以及养殖蜜蜂和喜水家禽。气候地理上的优势为产业园区解决了种植生产和增收的问题。二是人才优势。产业园区建立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招收人才返乡创业,同时帮助正大镇党委和产业园区管委会通过成立长征春晖社,以微信等多个形式,搭建家乡与在外人员的信息沟通平台,联系反哺无路、回报无门的仁人志士和在外人员,凝聚长征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回乡就业创业。并向外引进拥有种养殖经验、现代化管理经验、电商运营经验等专业人才,为产业园区解决了培育培训、园区管理,经营销售等问题。三是区位交通优势。正大镇长征村地处黔湘二省结合部,距铜仁市区29公里、县城34公里、凤凰古城38公里、铜仁凤凰机场11公里,201省道、玉铜松城际快速干道、松铜高速公路擦边而过,与国家4A级景区苗王城、省级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和生态健康养生产业园区互为犄角,区位交通优势为产业园区解决了成品和半成品运输问题。
(二)变主体,突出党的领导建立党组织。正大人民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无论是农户私人创业还是公司独自承包,在解决产业规模化、土地流转、群众利益等主要问题上,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又使得公司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
为早日实现同步小康,结合突出的三大主要优势,正大镇按照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组建大党委、构建大党建、推动大发展、实现大服务”思路,以基层党组织为产业园区发展管理主体,以“党建+”助推精准脱贫为抓手,选择油茶产业园区内地域相邻、功能互补、产业集聚的长征村、正光村、官舟村、聚宝村四个村党支部联合起来,建立正大油茶产业园党总支(党委)。明确1名镇党委委员为片区党总支书记,四个村党支部负责人为党总支副书记,通过片区党总支联系会议,四个副书记立足实际,共谋发展规划、共建产业发展、共治园区管理、共享利益分红。“四共”发展模式协调整合产业园区现有农地、水域、油茶、人力等资源,把没有条件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边墙、官舟、聚宝等村的食品加工、乡村旅游、油茶加工、渔业养殖、中蜂繁殖、精品水果种植等项目“搬”到园区来集中发展,实行异地联动“抱团”发展。
主体的切换,强化了党对产业园区的组织领导,确保片区工作有人思、有人抓、有人管,以党建带动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资源要素等有效融合,有力了推动产业园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激活了农村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党建促脱贫的新路径。
(三)变机制,推进“三社”融合助园区发展。对比起以前正大镇村民自产自销,或者把土地租赁给创业者、公司后,就退出土地经营管理,只能获得每年固定的土地租金等落后模式机制,在正大镇建立完善片区党支部,提出“四共”发展模式后,第一步就是改变落后机制,建立创新机制。一是通过建立“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园区现有农地、水域、油茶、房屋、人力等资源,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资金、资源、技能等以股份形式入股,参与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运营,促使农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按照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进行分类分别设股和明确分红方式,农民以股东身份参与分红,让农民荷包“鼓”起来。资源价值得到发掘利用,让资源“活”起来。二是通过建立“股金社+有效资产+金融机构+贫困户”发展机制,把贫困户手中的“精扶贷”资金、闲散资金等资金集中整合起来作为原始股金,由公司或合作社对资金进行集中使用管理和统筹规划发展,解决好企业或者合作社的资金瓶颈,让产业发展“稳”起来。三是通过建立“供销联社+电商平台+大数网络”销售机制,将引进的拥有种养殖经验、现代化管理经验、电商运营经验等专业人才,联合供销联社,打通互联网电商,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园区的成品及半成品销售,将产品快速转化为利润。四是通过建立科学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赢。产业园区内油茶、精品水果产业按“631”的模式分红。既种植管理企业收取6成收入,贫困户占3成,所占土地村集体占1成。蜂蜜产业按照“6211”分红模式,贫困户占6成、合作社占2成、资源村占1成、项目村占1成。竹笋加工采取两次分配链接方式分红。首先加工厂按照出市场价20%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收购原材料,提高贫困户劳务收入。其次企业利润按“6211”人分成模式将收益的6成分配给贫困户,提高贫困户扶贫基金分红。
四个机制的建立完善,进一步把合作社、股金设、信用联社“三社”,及资源、资金、农民有效捆绑起来,形成利益链接,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把产业园区从生产、资金、销售全过程管起来,最终形成多方互补让效益“提起来”。企业投资、群众出地投劳、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几方互补,实现多方共赢,实现了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和效益巨大提升。
三、成效与反响
贫瘠的土地蜕变为花语长征
(一)思路的改变,换来产业园区融合高速发展。正大镇转变思路后,依托三大主要资源优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乡村旅游、油茶加工、渔业养殖、中蜂繁殖和精品水果种植等6种特色产业,共规划种植油茶12000亩、精品水果3020亩,养殖中蜂200箱、生态鹅6000羽。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和内生动力,实现园区多产业快速增收。一是苗王系列食品加工。结合资源季节特点,夏季加工竹笋、冬季加工油茶,其他季节加工挂面,完美避开园区“淡季”,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工厂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加工干竹笋12万斤,产值达500余万元,销售收入可达400万元;每年加工挂面15万斤,产值达50万元,销售收入可达40万元;盛产期每年可加工茶油100万斤,产值达6000万元,销售收入可达5000万元。二是中蜂繁殖基地。利用长征村、官舟村39户100人的产业扶贫基金从遵义引进中蜂100箱进驻园区进行蜂蜜生产与蜂种繁殖,按每户贫困户分配2至4箱计算,可实现贫困户受益全覆盖。根据蜂蜜市场价格,每箱蜜蜂纯利润2500元,蜂蜜总收入25万元,销路由帮扶责任人认领销售。三是乡村旅游。结合油茶园区水域资源(张家桥水库)、油茶、格桑花和林木等资源打造集旅游观光、农业体验、特色餐饮、休闲渡假为一体花语长征乡村旅游项目,把长征村集体经济涵盖其中,参与分红。目前己完成投资300万元,建成休闲小木屋15间、9栋高档小别墅、4.6公里木栈道和2.5公里环湖自行车道。吸纳园区附近贫困户到观光园就业务工,通过劳务报酬、土地入股分红等模式增加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四是油茶产业。依托8000亩油茶,进行集采摘、加工、包装一条龙生产服务。通过商品销售,增加企业、贫困户和群众、村委会的收入。目前园区共有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三家合作社经营。五是养殖业。利用油茶园区良好的生态大力发展生态鹅、生态鱼立体养殖业,供应花语长征观光园餐饮用;同时在张家桥水库开放进行野生鱼垂钓和销售服务,实现年利润30万元。六是精品水果。油茶园区现有果园300余亩,其中品种有猕猴桃、金秋梨、樱桃、李子等8个品种,年产值200余万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000余人次,实现每人每月劳动平均收入3500元。
对比2016年未建成园区前,正大镇平均亩产收益800元、人均年收入3800元、16.17%贫困发生率。截止2019年,产业园区食品加工产业年利润120万元、油茶产业年利润2000万元、养殖业年利润50万元、精品水果产业年利润200万元、旅游及配套产业年利润180万元。实现平均亩产收益3125元,同比增幅290%、人均年收入6000元,同比增幅57.9%,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36%,带动192人脱贫致富。
(二)主体的改变,强化党建引领提升队伍力量。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思路引领下,正大镇以“民心党建+”为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在党建的引领下,党员示范、产业互动,充分调动党建资源,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通过“长征油茶产业园片区党总支”联建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了共建、共谋、共治、共享,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强化了产业园区党建引领,提升了产业园区管理队伍。一是在党建的引领下,用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农村信用社,以油茶为主体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发展了特色食品加工、中蜂繁殖、乡村旅游、精品水果、油茶种植、渔业养殖等不同产业,实现园区多产业融合发展,已打造成一个以花语长征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景点,多渠道的帮助本村及周边的边墙、官舟、正光三个村贫困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二是建立村干部从兼职干部变专职干部的制度机制。政府帮助村干部提供自我提升平台和提高劳动报酬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让其全心投入同步小康,乡村振兴事业。
截止目前,产业园区累计创造长期稳定就业岗位120个,带动提供就业3800余人次。提高15个村干部平均报酬3500元以上,持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
(三)机制的改变,强化“五位一体”提高农民收益。正大镇产业园区集体经济发展按照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规划建议,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村委会+农户模式,通过“五位一体”实现产业发展四方受益。一是园区变景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规划布局,将园区按功能区划,推动园区景区化建设,建成了苗王系列食品加工、渔业养殖、乡村旅游、蜂蜜繁殖和精品果园,以丰富的业态吸引游客观园、赏花、游玩、烧烤、垂钓等。二是一产带三产。产业园区以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传统习惯、传统身份为出发点,通过资源整合、资金整合、产业联合等多种形式联动“六大产业”,赋予周边群众滚动发展的空间和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六绿”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六大功能提升,实现园区旅游井喷式增长。三是基金变股金。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村委会+农户”利益合作模式,建立完善企业、村集体、农民利益分配机制,把省市县产业扶贫基金整合起来,转变为园区产业发展原始股金,参与企业利益分红。目前有4个村有79户贫困户211人入股,入股资金396万元。四是资源变资产。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把农户手中的土地、房屋、厂房等固定资产盘活为产业园区、村集体资产。2016年以来,完成土地流转3200亩,涉及农户375户,其中实现土地租赁223户1860亩,土地入股152户1340亩。五是服务变股份。村委会参与产业建设、发展,负责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解,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用服务入股产业变股份,参与项目经营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机制的改变最大成果,就是为正大人民充实了钱袋子。正大镇长征村园区产业通过异地联动、多产业融合和“五位一体”发展,实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集体经济四方受益。一是按631”的模式分红的油茶、精品水果、乡村旅游产业,种植管理企业收取6成收入,贫困户占3成,所占土地村村集体占1成。按照油茶盛果期计算,1亩地可收入7500元,其中企业可收入4500元,贫困户2250元,村集体经济750元,以长征村人均2亩地为例,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4500元。二是按照“6211”两次分红模式的中蜂养殖采取两次利益链接方式分红。首次蜂蜜产品,贫困户占6成、合作社占2成、资源村占1成、项目村占一成,39户贫困户每户能增收3846元,合作社(蜂蜜管理人员)增收5万元,资源村(占用土地村)和项目村(异地发展项目村)村集体经济分别增收2.5万元。其次蜂种繁殖,按照每箱蜂种800元计算,100箱蜜蜂能年繁殖50箱,蜂种收入有4万元,贫困户每户增收615元,合作社增收8000元,资源村(占用土地村)和项目村(异地发展项目村)村集体经济分别增收4000元,实现二次分配。三是竹笋加工采取两次分配链接方式分红。首先加工厂按照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收购原材料,提高贫困户劳务收入。其次企业利润按“6211”的分成模式将收益的6成分配给贫困户,提高贫困户扶贫基金分红。
截止目前,实现79户农民每年入股分红39.5万元、合作社每年增收15万元、企业每年增收1200万元、以长征村为主的四个村集体经济共盈余50万元。
(四)春晖社行动,增加蜕变花语长征社会力量。通过成立长征春晖社,以微信、电话、倡议书、邀请函、慰问信等形式,搭建家乡与在外人员的信息沟通平台,联系反哺无路、回报无门的仁人志士和在外人员,凝聚长征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为长征春晖使者搭建平台、沟通渠道,让春晖使者有“家”。同时春晖使者让春晖社有“爱”。长征春晖使者以“感恩、尽孝、反哺、回报”春晖理念为推手,源源不断地“引爱回家”。如龙满英使者“小红包献大爱”倡议让一块两块的红包变成了全村60岁以上老人的“冬棉鞋”,叶昌庭等4名春晖使者投资200万在园区开农家乐,解决贫困户就业3200人次。
四、探讨与评论
蜕变过程的总结探索
以前的正大镇长征村,山多水缺、交通不遍,村民生活苦不堪言,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缺乏凝聚力,产业结构单一,是一个有名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用当地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想都想不到,它迎来党的好政策,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极力打造下。按照“政府主导、供销主抓、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强基固本三年攻坚行动”,以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和建立村干部报酬稳步增长机制为契机,着力深化和丰富“民心党建”工程内涵,全面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推进村党组织建设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一是通过加强推进村党组织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在园区的有效覆盖,进一步汇集基层组织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着力凸显扶贫实效。二是通过党建引领、多产融合、资金整合、力量聚合等方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成功走出了一条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农村发展新路径。三是通过建立“片区党支部”和“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农信社功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资源要素等有效融合,有力了推动园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激活了农村发展动力,有力助推了全面建成小康。
现在的长征村,贴上了“花语长征”农旅一体化生态农业观光园度假村的标签,一湾湖水碧波荡漾,漫山遍野油茶、格桑花海随风摇曳,青翠的茶林、花海间一栋栋木制小别墅格外别致,观光步道上,游人如织。整个度假村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被评为全县集体经济示范村,美丽又宜居。(县委组织部 李旺兴 陈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