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攻坚】为搬迁群众幸福之路做加减法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在松桃团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微型农田蔬菜基地”,传来一阵阵嘹亮的歌声。
为了让一部分困难群众摆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彻底拔出穷根撕掉千百来的贫困标签,自2016年以来,我县大力推行易地扶贫搬迁战略,让数万名困难群众走出大山走向城市,走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如何让这么多的搬迁群众“稳下来”,成为城市的新市民,成了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我县通过“党建引领为中心,强工建团建妇建”,“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幸福之路做加减法。
贴心社区服务“+”,住户不良风气“-”
“大家看,D24栋401室的王阿姨家,卫生打扫得真干净,看这厨房真整洁,我们都要向她学习......”团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D区区长罗秀兰一边对王阿姨家的卫生赞不绝口,一边向D区微信群里发着王阿姨家的内务照片。
随着我县3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陆续入住,县委组织部一直把党的建设和服务配套做在前面,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都设有党支部,并选派优秀党组织书记驻区开展工作,形成“社区两委-区长-楼长-搬迁群众”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同时县妇联跟踪入驻建立起“妇女之家”服务点。罗秀兰就是这样一名由群众选举出来,党支部考察过的妇女社区管理干部。用她的话来说:“我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一样,哪家吵架了、邻里不和谐了、卫生做得不好……我都会上门去调解做思想工作,大家搬来这个地方不容易,不仅要和谐相处还要帮助大家一起改正那些不好的习惯。”
这样贴心暖心的家庭式社区管理模式,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现在整个区的群众都听她的话,无论大事小事第一个想到她,同时随着像她这样的区长们一次次的宣讲谈心,安置点的群众们对党的政策更了解了,思想随之发生了彻底的转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陋习不见了,社区的风气渐渐好了起来,同时该安置点为了进一步引导搬迁群众思想、生活方式转变,开展多次卫生模范家庭、道德模范家庭等五好家庭评选和其他文艺活动,有57个家庭受到大家的推崇和学习。
省心就业保障“+”,居家闲置劳力“-”
“我们这个安置点一共有6432人,其中共有标准劳动力3254人,目前通过“留雁行动”和我们常年的一对一服务,2452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谈起团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就业情况,该安置点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何克勤“一口清”。
“据了解,从每户人家搬入安置点开始,就业服务中心就会将这家人的全部信息录入了数据库,实现每个人就业情况精准登记,同时针对未就业的正常劳动力进行跟踪。针对这一部分人群,我们几个工作人员进行了‘分包’,在仔细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后,我们根据这些情况筛选招工企业需求,每个月我们会推荐三个精准匹配后的岗位定向发给他们直到他们稳定就业为止。”谈起提高安置点就业率的工作经验时,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廖彩丽表示。
同时为促进该安置点在家带小孩的妇女同志就业,县工青妇联合举办了“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配合安置点服务中心开展了美容美发、家政、手工苗绣等18种技能培训,并给她们颁发证书和提供相应就业。
“像这样的苗绣产品,公司收价是10元每幅,那种大一点的30至50元,一般培训出来做50元这种也要不到6个小时,这个一来是可以满足我们的妇女同志在家带小孩的同时就可以增加收入,二是它做成的香包成品也可以向社会传播我们的苗文化。除了苗绣我们还有‘压纸’的计件工作,一张三分五,可以拿回家做可以在车间做,随便她们一天做几个小时,对于家庭困难的我们还给500元的底薪,一般这个一个月可以拿到1000元以上。”该安置点妇联负责人徐明金向记者谈起正在投入生产的扶贫车间和马上要投入使用的苗绣工作室。截至目前,该安置点培训班共为300多名妇女同志进行了技能培训,99名安置点妇女同志在照顾孩子之余来到扶贫车间工作。
“以前刚搬进来,我听政府说以后可以在家门口上班,还以为是怕我们跑回去,骗我们的。哪里想得到,现在我在家里一边看孩子上网课一边做‘压纸’就可以挣钱,我老公前段时间参加了区里的招工去了江苏,工资还不错,听说干满前三个月还会额外多得3000元补贴。趁着党的政策好,以后放学让俩孩子先到楼下的‘四点半课堂’做两个小时作业,这样我又可以多做几个小时多挣些钱,给孩子读大学用。”该安置点C区住户王琼,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而她提到的“四点半课堂”,是团县委的一项免费陪伴行动,里面有志愿者老师专门辅导孩子们做作业和开展其它文艺活动。
“我们提供扶贫车间这样的工作岗位,主要是针对老年人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对于能够认字,但要带孩子的年轻妇女,我们即将在A区以及背后坪易地扶贫搬迁点上线电子喇叭生产线,预计可以容纳500到600人的就业,这个虽然是计件工作,但是每个月可以拿到2200到2800元,再加上我们的劳务输出,形成了安置点‘内纳外送’的就业扶持模式,这样一来就囊括了各个年龄、文化层次的全方位跟踪式就业,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收入都有保障。”该安置点鑫世德公司负责人王建新说道。
用心创业扶持“+”,致富路上阻碍“-”
阳春三月,草木萌动。我县团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装修的机器声此起彼伏,据了解这里将要打造一条特色美食街,统一的装修风格,统一管理。为了扶持更多的搬迁群众创业,该安置点采取了第一年免商铺租金等“一揽子”的扶持计划。
“我们是2018年搬到C区的,家里有两个大学生读书,我又有关节炎,刚搬来时大量支出真的吃不消,看到服务中心有创业政策,我又学过卤肉,便想开个店试试,没想到第一年租金都没有让我们交,一年后我们60平米也只要交480元,对于我们借钱做生意真的是太好了,这下生活有了出路。”杨邦尚是该安置点创业扶持政策的第一批受益人,现在他的卤肉店远近闻名,平均一天就有30多个顾客,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周围的搬迁群众看到商机,也纷纷租起商铺,做起了小生意。
为加大创业扶持,县工青妇三家单位机构还在该安置点内办起了脱贫示范基地,引进了家政公司,运营以来累计吸纳贫困女创业就业20余人。“只要你肯干,政府都会给你资金扶持、场地扶持这些......门面不要钱,我要努力试试。”创业配套服务跟得上,后发赶超有希望,许多创业的好声音在安置点里传播开来。
创新合作模式“+”,搬迁后顾之忧“-”
在400亩微型农田蔬菜基地,几百名正在开垦种地的搬迁群众,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种地。据悉,这是我县团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联合工青妇“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的又一创新。该安置点党支部和服务中心为了解决部分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盘活安置点后区闲置土地资源,采用组建合作社的方式对安置点后区400多亩闲置土地进行规划,打造微型农田蔬菜基地。这些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经济作物比例,合作社搬迁群众可在这里按劳动力务工也可自主承包耕种,收获季节自己留一部分其余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年底按比例分红。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开支成本,又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还安置了一部分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
“我今年承包了两亩地,一亩种植青豆,一亩种植蔬菜。要是收成好,光我的豆子一年都能卖到450元。明年,我想多承包几亩地,多种点时节蔬菜卖给合作社赚钱,我做了一辈子农民,干不了其他的,没想到搬到这里,照样还能种地。”该安置点C区住户杨光红一边用锄头开垦荒地,一边告诉记者。
“我们这里目前第一期共开垦了400亩闲置土地,他们可以自己种合作社统一收,不种的有时候可以来合作社务工,这几天合作社就请了90多名搬迁群众开荒。步入正轨后微型农田蔬菜基地不仅能实现安置点搬迁群众的时节蔬菜需求,还可以辐射到周围5个大型社区,纯绿色蔬菜,收益肯定高。”谈起微型农田蔬菜基地,该安置点共青团负责人刘海东信心满满。
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我县以团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服务中心联合工青妇“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为实验田,深化服务创新为搬迁安群众提供从学生陪伴、矛盾调解、模范家庭、文明社区引领等多方位的服务和引导,促进安置点党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搬迁群众“农民变市民”的身份转变和思想转变、生活方式转变,还从就业扶持、创业扶持、成立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切实的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梦想筑桥铺路,使之成为新时代环抱幸福美满的新市民。(县委组织部 李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