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松劲 步履铿锵奔小康 ——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杨琪 2020-03-18 11:35:55 松桃融媒体中心


截至2019年底,松桃291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42个)已全部出列,减少贫困人口14.86万人,剩余未脱贫人口928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4.03%降至1.4%。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苗乡松桃脱贫攻坚的成效。


普觉万亩生态茶园绿意盎然


2020年,松桃将做到“四个不摘”,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坚决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和未脱贫人口6月底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与全市、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大考的松桃答卷。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众志成城合力攻坚


我县坚持高位推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精准指挥调度。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双指挥长的县级总指挥部,选派37名县处级干部下沉到乡镇担任乡级指挥长,下派503名科级干部脱产驻村担任村级指挥长,抽调5337人脱产到村指挥部,组建思想、法治、住房补短等13个工作专班,构建“县级主令、乡级主攻、村级主战”三级作战体系,推行县级层面“一月一推进”、乡级层面“一周一调度”和村级层面“一天一研判”工作机制,确保县乡村三级指挥部联动到位,实现指挥调度“一盘棋”,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效能。精准安排部署。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等系列文件,对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扶贫、信息管理、东西协作等进行全面部署和调度推进。2019年,印发《整县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将脱贫攻坚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蜕变”“大提升大成效”三个阶段,开展交叉检查考核4次,召开全县性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和阶段工作推进会以及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等50余次,及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调度推进和释疑解难,确保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工作层层推进。精准督促指导。整合市县两级督导力量,成立1个面上督导组和28个乡镇(街道)督导组,采取“普查一个村、反推一个镇、指导一个片”和“抽查一个村、指导一个镇”相结合的督导方法,共普查150余个村、抽查503个村,现场交办问题78259个并已全部整改到位,实现督促指导全覆盖、工作任务全落实。


沙坝河乡举行分红仪式


坚持尽锐出战,配准配强各级干部。精准选派扶贫干部。选派10415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举办脱贫攻坚专题培训110余期,确保所有帮扶干部集中培训5天以上,提升帮扶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持续推动帮扶干部作风建设,实现精准结对、帮扶有效。精心关爱扶贫干部。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爱、容错机制,出台系列文件明确标准并及时落实一线干部生活补助经费,每年按照不低于50万元保额的标准为所有一线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立100万元的一线干部关怀关爱基金,对因公死亡或受到人身意外伤害的一线干部进行抚恤救助,确保一线干部安心干事创业。强化组织关怀激励,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干部提拔上优先考虑一线干部,仅2019年,76名扶贫干部、24个基层组织、60个村级指挥部、112个村民理事会获省市县各级表彰,190名一线干部受提拔或转岗重用(占全年提拔重用人数的93.5%),进一步增强了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精细建设村级组织。整合驻村帮扶力量和村级党支部力量,在全县503个村(社区)成立了村级脱贫攻坚党支部,负责统筹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干部背景审查,明确日常管理,强化分析研判,及时调整配强了村支两委班子。围绕建强基层党组织,精准识别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2个,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靶向用力,从严从实整顿验收,目前已全部完成整顿提升工作。



木树镇群众发展竹鼠带领群众脱贫
 

坚持精准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工作。强化精准识别。通过“收入法”核算、“四看法”评分等定量定性措施,坚持“组内最穷、村级统筹、乡镇把关、群众公认、严格程序、还权于民”的原则,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了入户调查和走访排查,按照“一申请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做到整户识别、户户过关、不漏一人。同时,强化动态管理,通过多轮“回头看”和查漏补缺,有效解决“扶持谁”问题。强化精准扶持。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产业扶贫路子,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组织方式,切实将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并利益联结到户,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一批”脱贫路径,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意愿,逐户精准制定脱贫方案,采取综合施策,逐项落实措施,发展生产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24户48415人,转化为护林员生态补偿4167人次,发展教育惠及学生130.05万人次,社会兜底保障2640户3538人,实现精准施策、措施有力,有效解决“怎么扶”问题。强化精准退出。严格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七不能退”负面清单,按照小组提名、入户核实、群众认可、村级评议并公示、乡级审核、县级审定并公告的程序,逐年落实贫困退出,确保脱贫过程扎实、结果真实,有效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


冷水溪镇黑水村贫困学生吃上营养午餐
 

坚持资源整合,用活用好各种要素。整合资产资金。按照“整合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计其功”原则,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用活金融资金、盘活国有资产、压减行政支出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合力打好脱贫攻坚资金保障“组合拳”。2014年以来,投入各类资金95.0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30.95亿元、金融资金64.1亿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各项支出。争取社会资金。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对口帮扶城市苏州工业园区先后选派党政、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159人帮扶松桃,直接支持资金1.36亿元,带动就业2520人,共建园区2个,落实帮扶项目111个。加强与定点帮扶单位对接,先后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食品药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帮扶松桃资金2550万元。加强与省内外民主党派、民营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对接,获帮扶物资和资金1820万余元。积极动员县内民营企业和商会106家,结对帮扶贫困村134个,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3800万余元。成立春晖社188个,礼聘春晖使者2472名,募集春晖帮扶资金743.42万元。激发群众内力。强化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以住房补短板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采取政府投入物资、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实加强思想扶贫工作,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34万余次,开展文军扶贫165次,通过唱苗歌、打快板等方式感党恩、颂党情,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倡导文明新风,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群众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


始终聚焦目标任务,坚决攻克贫困堡垒


我县紧扣脱贫标准,精准靶向击破,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产业革命,深入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脱贫攻坚实现预期目标。截至2019年底,全县291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42个)已全部出列,减少贫困人口14.86万人,剩余未脱贫人口928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

盘石镇生态畜牧示范园区贵州鼎旺实业有限公司肉驴养殖基地

 

着力“拔穷根”,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抢抓扶贫开发历史机遇,全面加强交通、人饮、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公路建设通村连寨。2016年来,共投入资金38.3亿元,完成县乡村组道路建设3001公里,解决400多个行政村798个村民组28467户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投入资金2.36亿元,完成村寨连户路硬化1288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寨组组通硬化路、所有村组户户通连户路的目标。安全饮水巩固提升。2014年来,共投入资金2.81亿元,建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491个,覆盖302个行政村992个村民组,有效解决了42.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落实农村安全饮水长效管理机制,所有村组饮用水质达标,实现了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全覆盖。农村供电安全保障。2014年来,共投入农村电力设施建设资金4.42亿元,新增变压器1065台,新建(改造)供电线路2391.26公里,实现行政村通动力电全覆盖、农户通照明电全覆盖。通讯网络全面覆盖。2014年来,共投入资金3.04亿元,新建通讯基站2223个,新建(改造)有线通讯网络2295千米,新增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5.3万户,实现所有行政村有线电视、广电网络、固定网络宽带、4G网络全覆盖。

  着力“补短板”,“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始终把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等作为重要的民生大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打好“两不愁”攻坚战。按照“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切实扎牢生活保障民生网底,2014年来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5.69万人次13.19亿元、临时救助4100人次950.73万元、孤儿生活费3166人次2474.23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28万次1124.67万元、棉被1592床、衣物一批,实现了农村群众吃饭穿衣不愁。义务教育保障有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应享尽享、应助尽助”的原则,2014年来共发放教育政策资助130.05万人次6.92亿元,全面加强控辍保学,认真落实送教上门,全县6-16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辍学现象,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有力。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创建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1家,提升乡级卫生院28家,建设达标并正常使用村级卫生室489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率、慢性病证办理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100%。按照“应补尽补、应保尽保”的原则,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和“三重医疗保障”,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3.52万人次,发生医疗总费用1.71亿元,实际补偿1.48亿元,补偿比例达86.71%,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安全住房保障有力。按照“应改尽改、应补尽补”的原则,201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37亿元,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9万户、透风漏雨房屋整治1.7万户、安置无房户420户,完工入住率均达100%,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另外,实施农村房前屋后硬化4.65万户,有效提升人居环境。

青山村蛋鸡养殖场工人正忙着捡鸡蛋 

 

着力“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入住。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和“当头炮”,作为“挪穷窝”的重要路径,统筹推进工程建设、群众搬迁和后续扶持,实现搬迁脱贫。工程建设全面完工。按照“以岗定搬、以产定搬”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资金22.87亿元,腾出最好的地段,县内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3个,住房8180套,完善了小区道路、绿化亮化、供排水、综合管网等附属设施,提升了居住环境。搬迁群众全面入住。按照“应搬尽搬”“不通则搬”的原则,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搬迁入住14888户681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24户48415人。后扶服务全面落实。全面加强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按照“一架构三清单”要求,成立了安置点社区党支部11个,打造民心党建示范点2个,全覆盖组建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工青妇组织。搬迁群众子女幼儿入园2603人、小学入学7286人、初中入学4753人,实现100%就近入学。采取新建或社区延伸服务的方式,实现安置点社区医疗服务全覆盖。指导推荐就业15327人、自主创业164人,全面实现“搬迁家庭一户至少就业一人”的目标。


冷水溪镇齐心生态养牛场工人在给牛喂食
 

着力“可持续”,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深入落实“八要素”,强化利益联结,调优产业结构,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夯实了群众脱贫的产业基础。农业产业协调发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形成以生态畜牧业为引领,生态茶叶、油茶、蔬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同步发展的“1+N”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松桃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19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9.83万亩(其中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7.99万亩)、玉米调减8.24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24亿元,其中:生态牧渔业产值21.27亿元、茶叶产值13.76亿元、蔬果产值11.48亿元、食用菌产值1.82亿元、中药材产值1.59亿元、油茶产值2.3亿元,其他类产值4.02亿元,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增收。利益联结精准衔接,贫困群众全面覆盖。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着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98家,培育家庭农场310家,成立专业合作社1830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农户以土地或资金等入股,按占股比例实行“固定分红+效益分红”;同时,千方百计安排贫困农户在产业链上务工,推动贫困农户以务工收入作为主要增收方式,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利益最大化,有效防止“一股了之”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三次产业协同发力,贫困群众有效带动。深入实施“增强主体活力、畅通经济循环”专项行动,产业项目活力迸发,全县经济稳中有进,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着力延伸产业链,扎实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1万人实现就业增收。2019年,全县第一、二、三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06.24亿元以上,其中一产预计56.24亿元以上,二产预计50亿元以上,三产预计100亿元以上。


孟溪镇安山黄金蜜李吸引游客采摘
 

积极探索方法路径,有效破解攻坚难题


我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重点,积极创新实践,探索出村民理事会“微自治”制度、群众工作“四结合”方法、搬迁群众就业“五服务”机制等经验,有效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实现精彩出列。

  探索村民理事会“微自治”制度。为解决群众组织难、参与度低等难题,松桃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寨为单位,推选5名左右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村民组成理事会,代表本村民组对组内事务进行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理事会负责组织村民对透风漏雨房屋补短板和房前屋后硬化实施对象、范围、数量、标准等事宜进行评议和公示,统一提出实施方案,协助开展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资金兑付,做到了项目实施公开透明,群众满意。村民理事会着力于群众全程参与,还负责组织对组内民政低保、环境卫生、矛盾纠纷等进行评议和调解,充分实现了还权于民,有效解决了干部干、群众看和扶贫工程大包大揽问题,形成了群众事群众管、村民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极大地促进了文明乡风建设、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有效营造了人人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支持村组建设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县共组建村民理事会3058个,实现村民组全覆盖。


长兴堡镇中药村产业园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技术员在给群众讲解铁皮石斛采摘方法
 

创新群众工作“四结合”方法。为解决群众政策知晓率低的问题,松桃始终坚持把扶贫与扶智、扶志同步推进,通过“四结合”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下注重定期不定期召开群众会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宣传政策、沟通交流,线上注重发挥在外春晖人士作用,建立外出务工群众参与的微信群,强化正面引导,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干部帮扶感人事迹,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政策不知晓、干部不认识、工作看不见的问题。局内与局外相结合,局内注重用好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村支两委这帮“主力军”做好群众工作,局外注重通过引导组内在外春晖人士(如在易地扶贫搬迁动员方面已搬迁群众)这帮“后备军”,采取现身说法的方式,用自己的实际体会与群众沟通交流,转变群众思想,有效打消群众顾虑。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个体注重干部与群众进行一对一政策宣传,攻克难中之难、艰中之艰,群体注重通过召开群众会、政策竞猜、连心饭等集体活动,广泛宣传政策,同时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集体会上批评,有效解决了个体工作覆盖面窄、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群众的思想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被动与主动相结合,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在干部主动深入一线宣传政策、引导乡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政策激励和竞猜、现身说法等形式,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宣传转变到主动学习政策、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生动力。


长兴堡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攀附在树上成片的铁皮石斛

建立搬迁群众就业“五服务”机制。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的问题,松桃积极探索了意向收集、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岗位开发、政策扶持等就业“五服务”机制,有效促进了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建立意向收集机制,设立就业服务中心或窗口33个,负责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和收集群众就业意向,分门别类建立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台账,做到群众意向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岗位推荐机制,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主动收集省内外就业岗位信息9000余个,及时发布招聘岗位咨询,同时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和群众就业意向,采取分类登门推荐的方式,有效落实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技能培训机制,围绕企业用工需求、扶贫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意愿,开展家政服务、苗族刺绣、缝纫工、电工等技能培训3032人次,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就业能力。建立岗位开发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引进大川纺织厂、御元堂中药饮片厂、好又多大型超市等企业入驻吸纳就业,在育才社区建设25万棒香菇基地解决就业120人,在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4个解决就业57人,大力开发城市协管、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189个,有效拓展了就业渠道,促进了搬迁群众就业。建立创业扶持机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出台安置点一楼门面租金减免优惠政策,着力破解了搬迁群众创业资金难题,打造了安置点“楼下脱贫车间”和自主创业平台,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164人。(胡伟 余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