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绣

龙康丽 2019-10-30 16:58:44


通过妇女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巧手绣制在衣物、饰品上,一代代传承——松桃苗族,正是这样一个刺绣文化的民族。


在没有创建新型苗文之前,除了世代口头相传的故事、传说,苗绣是记录和反映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文字和图像的双重功能。据史书记载,作为一种传统工艺的苗绣,独具风格的苗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民间艺人开始为宫廷提供绣品。清代末年至民国年间,苗绣迈向了自己的发展峰值时代,其文化内涵、手工技艺、材质选用等有了典范效应。随着社会发展,苗绣逐渐升格成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传承和弘扬,走进千家万户。


苗绣鸽子花


松桃苗族自治县作为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近年来,把苗绣作为一种特色文化产业来打造,加大资金投入,壮大产业规模,并于2008年12月成立了贵州省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在传承、研究的基础上对苗绣进行旅游工艺品的开发打造,目前已开发出雅意土布、苗族服装、工艺美术包、织锦、银饰、印染、雕刻、编织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日本、韩国、欧美共60多个国家。


走进公司展厅,《梵净山风光》《鸽子花》《四面鼓》《金丝猴》《鱼龙图腾》等百余幅苗绣作品及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让参观者目不暇接。据了解,松桃苗绣通常有三种:一是先用纸剪好图案或花样,贴在布上依样刺绣。二是先用笔沾白汁水描图样于颜色布上,以彩线刺绣。三是挑刺,以蓝线或彩线按预先构思的图案形象,挑起布面经纬线刺绣。


美丽的苗族姑娘,自小就耳濡目染着祖辈的刺绣,在她们眼中,刺绣就是生活、是人生。只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苗族人的生活习俗也在发生改变,传承苗绣的人越来越少,苗绣这种传统手工艺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带动妇女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立足特色优势,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搭建平台,加大投入资金,拓展宣传渠道,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把苗绣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努力做大做强苗绣产业,带动妇女就业实现脱贫致富。通过帮助组建苗绣公司,积极开发了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苗绣画、苗绣装饰品及玩具等苗绣产业,进行打造包装,使之成为旅游商品精品。同时积极帮助苗绣公司争取和拓展宣传渠道,组织参加国内知名博览会和展销会,举办苗族服饰展览、银饰展、刺绣展、苗族刺绣大赛等活动,提升松桃苗绣的知名度。近10年来,先后参加各类展示活动200多次,其中大型和高端展示活动60多次。2014年赴意大利米兰、美国拉斯维加斯、印度尼西亚等地参展;2015年赴迪拜参展;2016年赴香港、澳大利亚参展。苗绣公司也在松桃县城、铜仁大明边城、松桃县苗王城景区、重庆秀山、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创业园(非遗中心)、贵阳非遗中心设立活态展示窗口,成为与国内外客户交流苗族文化及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有效提升苗绣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近年来,松桃尤其加强了苗绣文化的传承开发,以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实施武陵山苗绣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武陵山苗绣基地)工程,倾力打造以松桃为中心的“武陵山区苗绣基地”。


苗绣技艺


该基地规划用地83.44亩,建筑面积55754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研发大楼、苗绣展览长廊、银饰展览长廊、艺术展览馆、展示大楼、精品楼、综合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和食堂及停车场、“公司+农户”苗族文化旅游商品加工基地、大师工作室(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加工包装基地。


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件(套)苗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1.5亿元,可带动超过1万人就业。目前,已完成苗绣综合大楼(7800平方米)建设、职工宿舍(7600平方米)主体建设、职工食堂(800平方米)建设、苗绣展示中心建设。


该公司还在旅游景点苗王城设立一个生产和销售基地,培训2500名苗绣、服装和银饰加工技术人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承接订单,交由基地和农户来生产,最后再由公司统一收购,按照订单量计酬,从2014年以来,年产值逐年呈递增趋势,均保持在4000余万元以上,带动380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广大苗族妇女通过刺绣走上了富裕路。


2010年8月,松桃苗绣获评中国品牌质量管理评价中心“中国消费者满意名优特品牌”;“苗族花鼓舞”和“凤舞花开”披肩2011年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交礼品;2013年“松桃苗绣·鸽子花旋极图系列”被联合国作为礼品正式启用;2014年获评第八届中国品牌节暨贵州品牌与投资推介会组委“贵州民营企业突出贡献品牌”;2015年7月公司成功注册“松桃苗绣”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12月,“鸽子花”品牌被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2010年获“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十二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013年、2014年先后获“贵州省企业综合素质100强单位”“创新型企业”称号,2015年被纳入“2015年度丝绸之路重点文化项目名录”。先后被评为“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贵州省妇女手工创意设计示范基地”“贵州省妇女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贵州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少数名族传承手工艺保护传承示范基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胡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