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四推动”,高质量高标准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自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统一部署以来,松桃县委始终坚持把村“两委”换届作为强基固本的“大考”和建强村“两委”班子的重要契机,紧密围绕换届“大纲”,创新实施“12380”工作模式,稳妥有序推进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
一、提前谋划,推动工作开展有力有序。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抓早抓实抓好”原则,构建县乡两级领导体系,成立县级和乡级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业务骨干组建换届工作专班,明确专人办公,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目前已成立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28个;召开县级研判会9次、调度会5次对换届工作进行调度;专班向县委专题汇报换届工作8次,有力有序推动换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二是注重政策学习。坚持以“学懂弄通”为标尺,紧扣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主题,及时召开专题培训会,组织县级和乡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专班业务人员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系列决策部署,帮助各级业务人员掌握政策,筑牢换届工作业务基础。印发《松桃苗族自治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应知应会知识》,制定乡村两级“两委”换届应知应会知识清单,并采取定期抽查、定期通报等方式开展督查,确保镇村两级干部熟练掌握换届政策。目前,县乡召开政策业务培训会111次、开展电话抽查3次、印发通报3期。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坚持“宣传开道、舆论先行”原则,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在新媒体平台刊发、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动员党员干部到村宣传讲解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及“十严禁”“十不准”等换届工作纪律知识,让群众看得到、听得到、能理解,确保实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标,切实营造民主选举、合法当选的浓厚氛围,筑牢换届工作舆论基础。目前,已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刊发换届政策8期、累计动员3.6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入户宣传。
二、分类调研,推动分析研判精准精细。一是强化摸底排查。坚持一线调研、一线摸排原则,组建10个县级调研小组、27个乡镇调研小组深入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摸底排查,各调研组对照“八个摸清楚”“七个心中有数”要求,采取会议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对现任村干部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掌握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履职情况、工作作风等情况,并分类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和后备人才需求台账。目前,已开展调研摸排900余次,建立人才需求台账496份。二是强化班子建设。坚持知事择人、用人治事的原则,制定《全县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拟推荐提名人选名单》《全县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村级基本情况摸排研判表》等,联合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对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级“一把手”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由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根据各村(社区)“两委”干部的优缺点和特点及去留意愿,提前研究现任人员退出、留任、转岗以及后备人选思想动员、设岗锻炼等工作,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确保县乡两级做到换届人选“心中有数”。目前,已完成拟推荐提名人选摸排。三是强化背景审查。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和背景联审机制,实时对新任村干部、每半年对所有“两委”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联审,切实完善“两委”干部进入机制,把好“入口关”。印发《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届村〈社区〉“两委”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1个县级审计工作领导小组、4个督促指导小组和28个乡镇(街道)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将离任审计结果与换届提名相结合,确保审计成效。目前,已开展全覆盖联审2次、联审新任村干部144名;已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成员经济离任审计工作。
三、突出重点,推动人选物色选优配强。一是加强实绩考核。坚持任人唯贤、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印发《关于开展松桃苗族自治县村(社区)干部任期考核的通知》,采取乡镇(街道)党(工)委综合考核+村(社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工作实绩、群众评价、工作作风等内容对全县村(社区)“两委”成员开展任期考核,并将任期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发放、村(社区)“两委”换届提名等相结合,严把“能力关”,确保考核成效。目前,正在开展村干部任期考核工作。二是加强人选储备。严格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坚持优中选优原则,将无违纪违法、工作有激情、干事有方法的优秀青年纳入村级后备力量管理,认真开展“一村一大”、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青年储备工作,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持续优化村级后备力量库,确保实现“选优一批、备案一批、使用一批”目标。目前,已备案村级后备力量2627名;选派“一村一大”348名,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三是加强培养使用。制定农村党员干部三年培训计划和村级后备力量培训方案,采取省市调训、县级轮训、乡镇月训、村级实训四级培训模式,集中开展后备力量政策理论、现代农业、社会治理专项培训,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质。制定村级后备力量“2+1”结对帮带实施方案,对村级后备力量采取“2+1”结对帮带、乡镇跟班培养等方式进行跟踪培养,帮助后备力量快速进入角色、适应岗位。围绕提升村级后备干部实践能力,制定“三个一”工作机制,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开展工作实践,系统性提升村级后备干部实践能力。目前,集中实训村级后备力量50余期3800余人次。
四、强化保障,推动换届质量提质增效。一是增强岗位吸引力。严格落实省委“345”政策标准,采取“基本报酬+任期补贴+绩效奖金+养老保险+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的模式多渠道提升村干部报酬,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事业岗位定向招录村(社区)干部,对特别优秀的直接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在提升村干部报酬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上出“硬招”、引“硬人”、扛“硬活”,让村干部岗位有干头、干起有劲头、干好有盼头。目前,实现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不低于3450元,“一肩挑”不低于4485元,村级运转经费不低于12万元。二是提高工作执行力。探索村(社区)“两委”换届“12380”工作法(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2: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和“一肩挑”90%两个目标;3:把好换届质量关、法规关、肃纪关;8:落实责任、排查、整顿、考核、宣传、培训、人选、指导八个到位;0:换届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态度),切实压实换届工作责任、严肃换届工作纪律、落实换届工作流程、严把换届工作质量,营造换届工作氛围,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三是提升干部学历水平。深入开展“校企结合”“校校结合”“校地结合”,联合铜仁职院、县职校、德康牧业集团成立德康产业学院和校企合作站,在县职校开办生态农业技术和畜牧兽医专业,采取“线上+线下”的灵活授课方式,将村干部学历提升至大专水平,并从中选拨一定比例优秀人员到德康牧业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实现入学即上岗,既提高了村干部收入水平,又提升了村干部综合素质。目前,已开班培养147名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县委组织部 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