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系统“五支队伍”下沉一线·记者蹲点】松桃简家沟村|产业破题未来可期
看得见的山,望得到的水。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简家沟村,因山而生,因水而美。
青山绿水成就简家沟,却也束缚着简家沟的发展。山多地少且分布不均不连片,可用耕地面积有限,简家沟农业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稳定脱贫不易。为突破简家沟农业产业发展瓶颈,让群众共享土地红利,翻过贫困大山,简家沟村干群齐心,不断探索破局,盘活现有资源。
巧念“山字经”,盘活山地资源
10月31日上午10时许,简家沟村马家沟坡半山腰,十几名群众手握锄头,弯腰劳作,忙着给花椒树除草施肥。
“在家可以照顾孩子还可以挣点生活费。”简家沟村下寨组贫困户蔡永艳一边背着肥料赶路一边说。早前,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蔡永艳一家已搬至城区。但由于儿子患上骨关节结核,手术后签约了简家沟村家庭医生医疗服务,村卫生院医生定期上门为其输液。为方便照顾儿子,蔡永艳便留在老家陪护,并到村花椒基地务工,每天工资70元。
去年5月,简家沟村流转1400亩土地,按照“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花椒种植,有效带动劳务就业86户3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27人,实现每年人均就业新增收入1860元。
与此同时,投入82.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500亩脆红李,与47户115人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进一步拓宽困难群众增收途径。
曾经,山地资源丰富却“无用武之地”,而今,打破山地发展瓶颈,将土地红利惠及群众。“丘陵山区地块细碎零散、耕地坡度参差不齐,群众种植分散,但我们充分利用了各寨各组的田土,挂果后都是效益。”简家沟村第一书记胡刚说。
散是满天星,聚是金果果。走进简家沟村,目光所及之处,都能看见脆红李和花椒树尚为稚嫩的影子。等到小苗长成,不仅群众务工、分红不愁,村集体经济也将进一步夯实。昔日困扰简家沟产业发展的“山疙瘩”,摇身变成群众增收的“财富地”,属于简家沟的山地发展新路正逐步形成。
做好“水文章”,发力鲟鱼养殖
10月30日上午,一辆挖机缓缓驶入简家沟村委会操场。“弟兄些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咯。”“请村里放心,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在攻坚队员与场平工程负责人冷启志的相互喊话提神聚气间,让全村期待的中华鲟养殖项目正式动工了。
简家沟村鱼泉沟,溪水潺潺不息,清澈见底。这样的水不就是发展水产业的优势资源!
“我们多次考察学习会商,农业部门也积极支招,最终决定发展中华鲟养殖,把简家沟的优质水资源用好用活。”简家沟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杨长雄说。
于是,利用深度贫困村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选址村委会后凯盐溪畔,场地规模1000平方米的中华鲟养殖基地开建。工程现正加速建设中,预计年底建成陆续投入鱼苗2万尾,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利益联结38户。
“正常情况下,投产第一年鲟鱼产量可达4万斤,抛开建设成本,纯利润7万元左右,到第二年能达到纯利润31万元。后期鲟鱼产量最高能到7万斤、10万斤。”杨长雄说,我们按照“622”分配机制,即所得利润中60%用于产业再发展(含提取利润20%作为集体经济),20%为管理费用和入股分红,20%用于扶持贫困户,长效推动本村产业、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多方共赢。
着眼短平快传统作物“物尽其用”
30亩大蒜种植基地里,新生蒜苗正在茁壮,解锁着简家沟村发展的新希望。
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简家沟在发展花椒、脆红李等长效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以大蒜、辣椒等为主的短效蔬菜产业,鼓励群众通过土地入股、投入劳力等方式参与,有效带动当地群众56户1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18人实现劳务就业。
除了依托山水“无中生有”,简家沟村发展产业不忘“物尽其用”。脱贫攻坚队将目光聚焦到满山遍地、每家每户都喜种的红薯、土豆。“我们这高山红苕洋芋一般的可不能比,又大又面又香。要是好生利用起来,又是笔财富呢。”岭上组77岁的老组长李开林提起这高山特产骄傲得很。靠山吃山,作为曾经赖以生存的主食,简家沟村民种植红薯、土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难以割舍的情怀。
“我们已与苏州市福建商会签订框架协议,等他们在万山的加工厂建好,这满山的高山红苕洋芋就能变身土特商品身价上涨了。”杨长雄说,还有油茶,以前散户种植油茶的也很多,我们也想结合县里大力发展油茶的契机,对已有油茶进行低产改造并拓展,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脱贫不易,振兴更艰。出列之后,如何巩固稳定、乡村振兴?简家沟脱贫攻坚队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破题产业、步履坚实!(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曦 杨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