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10万+丨一步跨千年 贵州教育的图强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十年来,贵州教育实现了一步跨越千年。从“两基攻坚”到“优质均衡”,从“营养餐”到“校农结合”,从东盟教育交流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贵州举全省之力优先发展教育,实现了“穷省办大教育”图强之路。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教育经费只增不减,每年压缩行政经费的5%到6%用于教育,贵州坚持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补齐教育短板,为贫困地区孩子打开希望之门。党的二十大期间,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走上代表通道,和大家分享了贵州乡村教育的变化。
二十大代表、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说:“这些年,我们将1800多位孩子重新劝返到了校园,我们还捐献资助了贫困学生4200多人。十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乡村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现在我们全县最漂亮的建筑和最好的环境就是学校。我们从2012年全县只有70个人考上大学,到今年2022年有1300多人,每一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
望谟县教育的发展,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底子薄、起步晚的西部省份,贵州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优先发展,在教育脱贫攻坚成色、教育普及水平、教育公平质量、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发展活力和教育开放水平六方面大幅提升。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说:“我们共计压缩行政经费34.97亿元用于教育,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比计划提前2年实现100%全覆盖。和十年前的2012年相比,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历史性地首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 “同频共振”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也关系长远发展。随着贵州“四新四化”战略不断推进,贵州职业教育率先冲刺,实现了从“全国挂末”到撕掉落后标签走向国际合作的跨越发展。现在,上百万的职业教育在校生,成为了推动贵州后发赶超的重要人才支撑。
聚焦“大职教”,建设“技能贵州”。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过110万人。高职、中职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分别达90%、94%,中高职毕业生省内就业率由30%上升到70%。
在位于清镇职教城的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5万平米宽敞明亮的实训基地,既是厂房又是课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让这里的毕业生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工程系学生韦书林说:“我是物流系的,想回家发展自己家乡的特产,比如我们从江的香猪,还有加勉的糯米饭,把它们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
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天仪说:“全省教育系统将夯实贵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调整和优化办学格局、专业布局,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产教融合体系,畅通学生学习、实践、就业链条,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职业教育强省之路。”
教育交流构筑长远合作
十年来,随着贵州教育不断发展,贵州教育对外开放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今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的十五周年。十五年来,交流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推动了中国和东盟国家教育及人文交流合作,也成为了贵州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之一。
在2022中国-东盟特殊教育国际论坛上,陕西、贵州、四川、云南等西部十二省各高校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拟建立西部特殊教育发展联盟,共同打造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力量的合作组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谢旌说:“到现在为止,贵州已经有77所特殊教育学校,还有8个高校的院系有特殊教育专业,我们也想借助这次交流周,让我们贵州的特殊教育走出去,也让世界和国内的特殊教育能走进来。”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未说:“东盟教育交流周会对贵州教育产生一个聚焦式的发力,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聚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的成果会越来越多,人才培养也会越来越多。”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未来,贵州将内争协作、外争支持、上争资源,到2035年,贵州教育发展的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