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新松桃】全程机械化让传统农业跳起了“现代舞”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方式,过去的“镐锄镰犁”正向“金戈铁马”转型发展。今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让粮食从种植到养护变得更加精准,确保了农业绿色高质生产。
走进普觉镇猫猫屯坝区,一幅秋粮丰收的画卷映入眼帘,金色的稻田里,少见农户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发出的轰鸣声,一台台水稻收割机正来回穿梭,所过之处,只留下一行行稻茬,村民们也纷纷感慨着机械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
“以前没得机器的时候,我们收一亩地的水稻要五天,现在都是靠机械化操作,一亩只要十五分钟就可以收完了,也不要我们肩挑背驼了,省时又省力,轻松得多了。”村民雷富新说道。
粮食烘干是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在该镇真旗屯社区,并排矗立着的两台烘干机已准备就绪,只见农户们陆续将刚收割的水稻运来进行烘干,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烘干好的稻谷便源源不断的从传送管道输出。
据了解,烘干机不仅能精准掌控稻谷水分,而且还不受场地、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每台机器可日烘干10吨左右粮食,在节约了时间、空间和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粮食损失,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看到烘干效果好,其他区域的种粮大户也纷纷预定了烘干机的“档期”,让晒谷摆脱“靠天吃饭”。
真旗屯社区党支部书记雷建军告诉记者:“今年我们通过全程机械化,特别是烘干机的使用,不仅能满足坝区3000亩水稻烘干需要,还能服务于其他地区。此外,我们还对村民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了水稻的管理生产质量,降低了劳动成本。”
今年以来,我县将实施机械化作为水稻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在普觉、乌罗、迓驾、盘石、正大5个乡镇建立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结合水稻两增一调、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相融合的技术进行科学种植,实现水稻增产增收,为全县粮食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
记者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舟处了解到,目前,我县已投入1350万资金用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耕、种、播、防、收、烘”全程机械化作业。全县共有中大型农机具150余台/套,其中,拖拉机配套旋耕机58台、插秧机21台、育苗机7台、植保无人机13台、收割机45台、烘干机7台,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
“现在我县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8个,今年新建了12个,全县的农机共动率达到了51.2万千瓦,截至目前,我县的机耕面积已达到66.5万亩,机收面积已达27万亩,主要农作物的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51%。”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舟说。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农业机械化装备正在我县广泛应用,大伙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收获的喜悦,更多的是由于科技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所带来的便捷。
监 制:乐小东
总 编 辑:李平茂
执行编辑:戴 振
校 审:杨松林
编 辑:龙康丽
记 者: 蒋 玮 陈薇 谢大龙 实习记者 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