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这五年 贵州更多彩】铜仁:蓄势再发向桃源

2022-04-25 12:22:48 铜仁日报



  连片的产业园区,生产有条不紊;广阔的田间地头,农民笑逐颜开;飞机腾空而起,高铁风驰电掣;乡村秀美如画,城市绽放新颜;干部精神振奋,群众跃马扬鞭……

  近年来,在发展道路上,铜仁脚踏实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十三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步伐铿锵,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法宝……

  从过去“守着绿水青山苦熬”到如今“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这块有着红色的黔东大地——铜仁,从未停止步伐,脚踏实地,从一穷二白到丰衣足食,从艰难困苦到繁荣昌盛,从偏远地区到旅游胜地……用辛勤和汗水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绿色产业 释放生态红利

  生态保护,不能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才能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铜仁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成果一起收,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绿色致富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绿色发展,谋划跨越赶超。铜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传统的“靠山吃山”让当地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推动发展,摆脱贫困,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发展过程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铜仁市充分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方位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油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构建了“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国家级龙头企业增至4家,省级龙头企业128家,市级龙头企业31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3.19万户,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5亿元。

  为扭转“一农独大、工业薄弱”局面,铜仁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突出绿色化、高质量、协同性、承载度、保障力,按照“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产业链为抓手、园区为载体、平台为支撑、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思路,形成以新材料、能源环保、新型建筑建材、特色轻工、装备制造、新医药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和以石材、水、茶叶、中药材、特色食品“五张名片”为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批进入国家级首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名单,成为贵州省入列国家名单两个产业集群之一,五年间工业经济年均增长8.15%。

  此外,铜仁市按照“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要求,以数据基础设施、场景应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与一二三产融合为重点,打造互联网平台经济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引进一批拥有关键技术及自主品牌的大数据平台企业,打造一支“贵字号·梵系”大数据企业旗舰队。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铜仁市按照“市级抓龙头品牌、县级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的工作思路,编制出台《铜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全域统筹下好一盘棋,全力打造全景铜仁、多彩铜仁、魅力铜仁、活力铜仁、满意铜仁、健康铜仁、创新铜仁“七个铜仁”,集中构建“春赏花、夏避暑、秋怡情、冬康养”全季全时旅游业态体系,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自2016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

  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聚,一幅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在黔东大地徐徐展开。

  补齐民生短板 提升民生福祉

  “娃娃读书有补助,村里医生时常来关心我这个病情,国家政策好、这些干部也好!”近日,思南县瓮溪镇余林村罗家坝组村民徐开锦跟村里驻村干部聊天时,收获感十足。

  前几年,刚修完三层平房的徐开锦查出白血病,昂贵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崩塌,小孩要读书,修房子借的钱需要还,妻子得照顾大小一堆人,瞬间让他对生活失去希望,村里了解情况后,将其纳入精准医疗健康扶贫,解决了他的心事。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铜仁市把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四场硬仗”之一,作为群众脱贫与否的重要指标,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认真落实“五个全覆盖”和“五个全面建成”要求,全市175个乡镇(街道)卫生服务机构均完成标准化建设,2616个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动态应保尽保。

  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评定全覆盖,全面完成14.2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针对农村木结构住房较多的实际状况,实现专项整治透风漏雨老旧住房全覆盖,同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和“三改一化”工程,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根本途径,铜仁市紧扣省委、省政府“六个坚持”要求,以全市125个贫困乡镇、1565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做到以岗定搬、以产定搬。全市共规划建设安置点144个,搬迁规模6.6万户29.36万人,其中跨区域搬迁至铜仁主城区12.55万人、占全省跨区域搬迁人口的54%,涉及整体搬迁自然村寨1853个,跨区县搬迁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第一。

  到2020年底,全市十个区县全部顺利脱贫摘帽,出列贫困村1565个,减少贫困人口58.3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十二五”的15.54%下降为零,困扰黔东群众千百年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明显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脱贫成果。”数据的背后,不仅代表着铜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代表着全市脱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道路越走越宽 干劲越来越足

  发展——是解决铜仁所有问题的关键:水陆空立体交通让铜仁从“边沿”变“前沿”,农业产业发展让“梵净山珍”风行天下;工业转型升级让新能源新材料走出国门……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令人瞩目。

  经济总量不断刷新——858亿元、990亿元、1066.52亿元、1249.16亿元……跨过千亿元大关,向着两千亿元迈进,勾勒出铜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前行轨迹。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12%、11.9%、9.6%、8%……铜仁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高于武陵山区。今年以来,铜仁经济发展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先降后升、由负转正,走出了一条强劲复苏曲线,展现出了韧性、活力与潜力。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聚焦产业集群做大新型工业、聚焦应用驱动做优数字经济、聚焦文旅融合做活文化旅游等举措,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实现了一产提质增效,二产做大做强,三产巩固提升。

  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人心——牢固坚守生态底线,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加快推进“六绿”攻坚,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2%,排名全省第二。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红利——调整取消部门权责清单329项、行政审批事项18项,减少审批环节99个,“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零跑腿事项134项、占比13.44%,最多跑一次事项705项、占比70.7%。营商环境指数连续两年排全省第一,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营商环境十大标杆城市。

  黔东大门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内陆开放要地加快建设,一市两机场格局正在形成;铜仁海关挂牌成立,大龙保税仓、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实施,黔东无水港多式联运“陆海通道”强势推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幅幅平安和谐美丽宜居的民生蓝图,不仅让群众看得见,更让群众切切实实摸得着、感受得到。

  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高水平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将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监  制:乐小东

总  编  辑:李平茂

执行编辑:戴    振

校  审:石 磊

编  辑:段魏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