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三大硬招”打造“巧工坊”

刘振斌 2021-12-07 10:57:01 松桃视界客户端

  松桃苗族自治县积极依托“微”工厂,以实、扶、新“三大硬招”在“建、管、用”上打造“巧工坊”,带动妇女弱劳动力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目前,全县3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响水飞泉”及苗王城景区已建设103个“巧工坊”,每年实现收入6000多万元,带动4000多名留守妇女就地就业,人均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

  “实”招建“坊”。一是依托景区建。紧靠“响水飞泉”景区新建武陵山苗绣“巧工坊”基地,规划用地83.44亩,建筑面积55754平方米,总投资2.48亿元,预计年生产能力30万件(套)苗族文化旅游商品,产值达1.5亿元,该基地建设项目共分三期,第一期工程研发大楼已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在苗王城旅游景区内修建2栋近1000平方米的苗绣楼“巧工坊”,帮助松桃苗绣公司用于产品的生产、展示及销售。二是项目提级建。积极做好“巧工坊”项目申报,提级“巧工坊”。目前,苗绣基地“巧工坊”被省发改委服务就业处列入省级服务业“十百千”工程;松桃苗绣“巧工坊”基地成功申报为“武陵山苗族民间艺术传承保护基地”、“铜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三是搬迁安置建。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资源,陆续引进12家手工企业,在全县33个安置点打造100个“巧工坊”,易地搬迁户实现“楼上安新家楼下抓收入”,“巧工坊”涉及手套加工、制衣、制鞋、珠绣、苗绣、小饰品、手链加工等行业。


  “扶”招管“坊”。一是贷款贴息扶。出台《松桃苗族自治县“巧工坊”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方案》,将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向“巧工坊”特色产业倾斜,对“巧工坊”发展手工产业的个人或企业符合条件的,优先办理贷款贴息,累计为全县20个“巧工坊”发放担保贷款230万元,扶持搬迁妇女24人合伙创业或自主创业。二是优惠奖励扶。出台《松桃苗族自治县“巧工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区优惠及奖励政策实施细则》,从费用减免优惠、奖补激励等方面支持“巧工坊”发展,不断壮大“巧工坊”。累计为“巧工坊”生产的民族民间手工艺产品争取费用减免优惠、奖补激励等资金累计1500余万元。三是争取项目扶。把“锦绣计划”与“巧工坊”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到省级锦绣计划项目扶持资金63万元,培育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巧工坊)1个、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巧工坊)1个;先后为蓼皋团山、育才、响水洞、文山社区(村)争取整合资金44万资金建设“锦绣坊”(巧工坊)4个。全县成功创建省级妇女之家(巧工坊)5个、市级妇女之家(巧工坊)5个。

  “新”招用“坊”。一是“直播带货”法。松桃妇联联合县就业局和团县委,在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新梦想职业培训中心开设直播电商培训班,培养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创新能力强的60名“锦绣女”带货“网红”,采取“学员+产品+网红”的方式,开展“直播带货”助力“黔货出山”,学员与产品商家签订协议,帮助销售“巧工坊”生产的民族手工艺特色产品。去年以来,该县通过直播等形式销售民族手工艺特色产品1790余万元。二是“一人一坊”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低档”原料生产出“高端”产品,推行居家就业扶贫“一人一坊”,让广大妇女手工作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把民族手工艺特色产品打造成抢占市场的“俏手货”品牌经济。目前,通过“巧工坊”生产的松桃苗绣特色产品,已成功注册为国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作为外交部礼品及联合国礼品使用,松桃苗绣品牌真正成了“针尖下的无字天书,盛装上的文化隗宝”,多次参加省内外手工大赛和创博会;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巧工坊)和贵银庄银饰(巧工坊)连续四年在省妇联主办的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三是“技能提升”法。利用“巧工坊”阵地,积极培育非物质传承人,提升民族手工艺特色产品生产技能,目前,该县培育省级非物质传承人7人、市级13人、县级50余人;开展破线绣、打籽绣、锁绣等苗绣技法以及手套加工、制衣、制鞋、钩织假发等手工技能岗前培训,举办“锦绣女”培训班20期,累计培训绣娘1150余人,先后涌现出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省巾帼脱贫先进个人”等称号的唐继梅、杨华、陈建群等产业带头人。(县委办 刘振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