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源于守法 文明始于足下——“全国交通安全日”十年记
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为“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
安全源于守法,文明始于足下。十年来,守法明礼、安全文明的交通安全理念已扎根人们心中,向上向善、自觉自发的交通安全认知蔚然成风。
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衣食住行”,“行”是民众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2012年,我国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20辆,正式进入汽车社会。
彼时,交通安全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当年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违法导致,近6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数约22.4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1.7亿元。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
“全国交通安全日”每年推出一个主题,从最基本的遵守信号、摒除陋习,到弘扬法治精神、树立风险意识、尊重生命与规则,交通安全日主题的发展是十年公安交管发展的缩影,代表着国民交通安全意识的启蒙、塑造、丰富。
润物无声、滴水穿石。倡导文明安全的“全国交通安全日”,为汽车社会“系上安全带”,敲响了全民树立交通安全意识的警钟。
当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公路通车里程均为世界第一。在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双双“井喷式增长”、交通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呈现出曲线总体保持下降态势。
文明交通,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没有文明的交通,交通强国就缺少精神内核;没有交通的文明,就谈不上实现了社会文明。“全国交通安全日”凝聚起全社会安全文明理念,促进了道路安全畅通,推动了社会公德建设。
良法:从“有法可依”到“入脑入心”
法治护航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
公安交管部门不断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法律顶层设计,以法治手段强化路权规则意识,压缩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空间。
198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道路交通管理有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趋于平稳。
今年是醉驾入刑十周年。十年来,尽管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2.38亿辆增长至3.9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从2.56亿人增长至4.79亿人,但2020年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挽救数万家庭免于破碎。重拳打击酒驾,成为公安交管部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治理交通安全问题的写照。
从醉驾入刑到严重超员超速等入刑,从“减量控大”专项整治行动到“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全国公安交管部门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效遏制了道路交通事故上升势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呈现“双下降”态势。
此外,公安部还推动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等纳入刑法打击范围;出台“史上最严交规”,严格驾驶证考试和记分措施,实行驾驶证降级制度,增强法律震慑惩戒效果。
广大公安交警不断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违法处罚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执法管理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有效、精准、人性执法,实现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从交通安全“有法可依”,到法治、规则思维“入脑入心”,十年来,一项项有力的法律法规、一条条规范的执法记录,见证了公安交管部门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坚实足迹。法治与安全、文明一起,成为全社会对道路交通的共同期许。
为民: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
希望家门口就有交管业务办理点,期待交通事故实现快处快赔,盼望车辆年检免除异地奔波之苦……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近年来,公安部推出69项改革措施,窗口改革惠及9亿多人次,互联网服务惠及近33亿人次,为群众、企业减少办事成本800多亿元。2021年5月,公安部推出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着力解决群众、企业“关键小事”,保障各种群体共享改革红利。
其中,驾驶证电子化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200个城市,5000多万名驾驶人领取电子驾驶证,实现手机在线“亮证”。12月10日起,电子驾驶证等措施还将在全国全面推行。
以人民为中心,公安交管部门创新“互联网+交通管理”应用,运用无人机、人脸识别、二次识别、AI等新手段,先后推出车检、驾考、号牌管理、事故处理以及互联网平台服务等系列交管改革。“最多跑一次”等成为新时期深化公安改革、便民利民惠民的高频词。
十年树木,亦能树人。当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心里,就能将文明内化于心;当我们始终敬畏生命、守法明理,就能成风化人、守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