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四个引领”集成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今年以来,碧江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精神,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发挥规划引领、产业引领、合作社引领、村规民约引领作用,示范带动、同向发力,集成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一、规划引领,绘制乡村振兴蓝图。一是强化村庄规划。紧扣规划“实用、管用”要求,委托省市三家专业规划编制团队,前往乡镇和村庄开展实地摸底调研,聚焦地方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村民建房等问题,充分听取乡镇发展思路和村民意愿,顺应村情民意。根据《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在已编制的30户以上村庄规划基础上,将村庄划分为集聚发展、整治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4种类型,突出村庄特色,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已编制12个集成示范村村庄规划,其余村分年度推进,在2023年前全面完成。二是强化产业规划。印发《关于开展碧江区区、乡、村三级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成立粮油产业、中药材产业等8个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专班,明确区级产业指导员,制定乡村产业规划编制大纲,对区、乡、村三级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工作步骤及时间节点作出明确安排,分级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11个集成示范村的产业规划。三是强化多规融合。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把村庄规划与农村产业规划、生态环保、市政交通等专项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对农村一二三产分类施策、合理布局,为后期项目建设留足发展空间。综合考虑村庄发展定位,合理安排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农旅融合精品型项目,通过开展裸露山体修复、灾毁农田修复等,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质量。
二、产业引领,抓住乡村振兴第一要务。一是选准主导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的原则,立足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选定“果蔬、油茶、食用菌、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五大主导产业,以及“白水贡米、珍珠花生”两大特色产业。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充分利用锦江沿岸土地、生态等资源,探索打造锦江沿岸乡村振兴示范带,谋划包装20个农旅项目,串珠成线、连块成带,推动乡村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延伸产业链条。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碧江高新区规划建设食品、药品加工产业园区,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如,投资3亿元,建成集鲜果处理、冷榨冷提、研发组培等为一体的梵净山茶油精深加工厂,年产能3000吨,带动油茶种植10万余亩。成立武陵山油茶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开发高端茶油及茶油衍生品。三是对接产业市场。在乡村振兴产业带、中心城区重要节点合理布局乡村品牌市集,常态化举办梵净农夫市集品牌购物节活动,建成红董驿站名优特产展示区,畅通农特产品流通渠道、激活农产品消费市场。积极推动碧江农特产品进驻东莞、昆山等实体店和北京贵州绿色农产品军营超市专区(柜)、北京物美集团超市、物美多点等线上线下平台。依托“念乡人周周”等网红品牌,发展乡村网红基地,打造农产品带货中心。今年1—9月,全区完成农产品销售3.1万吨、销售额8.2亿元。四是打造产业品牌。推进品牌强农,创响乡土特色品牌,提升品牌溢价。发展精品农业,在滑石、和平、川硐、坝黄等乡镇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如,注册“碧江·白水贡米”区域品牌,开发白水·御贡、白水·珍贡、白水·福泽等系列产品,白水贡米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名单,远销上海、江苏等地。又如,聂淑珍酸豇豆以前是一个小作坊,在政府的扶持下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放“聂大姐”产品商标证书,预计3年内可实现产值过亿元。
三、合作社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一是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登记管理、社务公开等制度,使合作社内控机制更加完善规范。针对合作社“注册易、注销难”问题,探索分类监测动态管理模式,把合作社划分为非正常经营社、成长追赶社、示范社三类进行管理。针对示范社,强化项目、资金、政策倾斜,不断巩固带动能力;针对成长追赶社,强化日常培训和产业指导,适当予以产业资金和项目扶持,推动合作社步入正轨;针对非正常经营社,严格把好项目审核关,杜绝发生套取政府项目资金现象,按年度、分领域逐步开展清理注销工作。二是注重合作社示范带动。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立足区内12个乡村振兴集成示范村,优选12家合作社作为示范创建主体,加快区级单体示范社创建力度,择优申创国家、省、市级示范社。目前,培育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32家、区级示范社40家。推进“社社联合”试点示范创建,引导合作社以区域或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构建区域性或产业性联合社,壮大合作社的竞争力和带动力。三是优化合作社利益联结。按照有利于巩固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有利于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调动农民种养积极性、有利于发挥社会资本作用、有利于盘活现有资产、有利于形成规范可持续性发展机制“七个有利于”原则,积极探索多种组织方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以股权和效益为纽带,把合作社与企业、村集体、农户连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如,川硐街道成立小江口安江柚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土地入股合作社,建成以福柚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5200亩,采取“一统五有”(即合作社统一建设管理,群众土地有收益、务工有收入、户户有分红、贫困有优惠、集体有收入)的利益联结机制,覆盖全村所有农户864户2777人,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四、村规民约引领,厚实乡村振兴内容。一是科学制定村规民约。印发《2021年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实施方案》,成立村规民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科级干部对12个集成示范村分片指导。重点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引起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结合本村实际逐条研究务实管用的约束措施,让村规民约更加符合群众意志、更好体现当地特色、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滑石乡老麻塘村采取入户走访找问题、征求意见找举措、公示公告统意见的方式,围绕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等贴近群众的事项制定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目前,有16个村(社区)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省级村规民约示范村。二是广泛宣传村规民约。采取编快板、顺口溜、提炼记忆口诀等方式,对村规民约条款标题、关键内容、奖惩措施进行提炼总结,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介和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等广泛宣传,让群众口耳相传、深入人心。三是严格执行村规民约。探索设立奖励基金、履约金等多形式奖惩措施,将村规民约奖惩情况与村级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挂钩,作为推荐公益性岗位,入党(学)、参军政审、申报非普惠制奖励等情况的重要参考,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如,铜兴街道铜江社区规定,对遵守居民公约的居民,积极兑现“本社区学生考上大学一本的一次性奖励2000元、二本1600元”等惠民政策,自从2019年施行以来,居民对公约落实有力。(省委改革办根据碧江区委改革办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