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着力点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九论学习贯彻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黄烈敏 2021-11-07 15:15:57 松桃视界客户端

      中国共产党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美丽富裕新松桃”的目标,为我们擘画了建设高品质高质量的现代化新松桃美好蓝图。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破除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潜力后劲在“三农”,应对国际国内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等等这些,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农村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县第十四届党代会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美丽富裕新松桃。”对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一要抓好防贫预警监测帮扶;二要突出抓好乡村产业振兴;三要大力实施农业人才培育行动;四要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五要抓好农村基层治理。这为未来五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找到了方法路径。

       一、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农业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压舱石,农村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大后方,农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下,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筑牢返贫致贫风险的现实需要。“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后,“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等等。只有将发展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地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发展思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增强农民内生动力,才能有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致贫的目标。

       第二,是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为“三农”工作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仅仅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明显滞后,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基础设施和巩固服务差距加大,“跛脚”现象表现突出。夺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胜利,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必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确保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农民不掉队。

       第三,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现实需要。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在城市安家落户,城市人口已然超过农村,但农村人口和涉农人口仍占大半,农村农民依旧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压舱石。统筹好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构建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最大潜力在农村,农村有最大的消费提升空间。发展农村、富裕农民是扩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外循环的重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短板在农村,农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展农业农村,城乡齐头并进、平衡发展。

       三、全面掌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无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加快发展,农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坚持以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之举,也是着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大势所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统筹协调好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各个环节,接续推动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更是激活“三农”活力的关键所在。

       (一)紧扣“四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关乎百姓生活饭碗和亿万农民生计的民生产业。紧扣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现代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一要推进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替代小规模、分散化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进一步增进市场主体与“三农”的关联度,培育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二要推进农业设施化。以基础农业、设施农业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优质农业设施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延伸产业链、健全价值链,促进农业提质提效,助力农民增收。三是推进农业品牌化。充分挖掘油茶、生猪、禽蛋、茶叶、果蔬、中药材等产业资源潜力,重点打造和发展油茶、生猪、禽蛋“三个百亿”产业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打造一批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四是推进农业标准化。以正大、长兴、大坪、普觉、大路等农业标准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引导,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制、来源可追溯、质量上水平。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培育壮大农村电商市场,形成一批农业示范企业、示范园区,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

       (二)紧扣“四农”全力建设现代农村。建设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也要有农村的现代化。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围绕“人、地、房、产、物”等要素,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盘活提升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块地”的资源价值,唤醒“沉睡的资本”,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动能。二是壮大农村经济。从各村自身实际出发,大力推动土地合作型经济、资源开发型经济、物产经营型经济、乡村服务型经济等集体经济形式创新,“一村一策”,将农村的资源、资产、土地等融入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村社合一”融合发展。三是提升农村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乡村规划多规合一,实现农村区域规划全覆盖。四是加强农村治理。以美丽宜居为导向,以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所、治邪风等“五治”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全面推广“和美村庄”等农村基层治理经验,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三)紧扣“四事”着力培育现代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关键的是人的现代化。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培育现代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成就精彩人生。一是强化人才振兴。充分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用农村的产业、环境和机遇吸引人、留住人,进一步培育提升“生产人员”、留住用好“专业人员”、选优配强“管理人员”,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用好用活财政资金、金融资金、民间资金,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让更多的投入到“三农”领域。三是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把政治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与单个的农民、农户连接起来,更好地服务农民、助力农村发展。四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行动,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让广大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了亿万农民衷心拥护,必将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松桃新篇章。(本网特约评论员  黄烈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