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泄气”到“志气”丨松桃响水洞村推进乡村治理让乡村颜值气质兼收
9月12日,秋日暖阳照射下,松桃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格外优雅,精致民居依山临水,响水梯田与响水飞泉交相辉映,游客畅游村居田垄,吃农家饭,寻味乡愁故园。
农家乐“常乐饭庄”老板唐群爱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和记者搭话:“用网络语言讲,苗寨有颜值有气质,民风好游客多生意好,年收入20多万元呢。”
图为响水洞响水梯田美景。龙元彬 摄
“生意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旁边,村委主任田周成接过话茬说,以前基础设施差,哪有客人会来喔。
响水洞是苗族村寨,离县城10公里,村民尚武善技。传统技艺爬刀梯、下火海远近闻名,苗家刺绣堪称精妙绝伦,响水飞泉和响水梯田是自然的馈赠。山村有着不俗的颜值。
然而,过去因基础设施落后,苗家人虽守着文化瑰宝与资源禀赋,却不知何去何从。全村150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亩,村民靠打柴为生,贫困是苗家人的生活标签。
生活贫困,众多村民看不到希望,纷纷远走他乡,寻找生计。苗寨凋敝而落寞。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播党的好声音,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郭进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派干部驻村帮扶,各项惠民政策在苗寨落地,完善了基础设施,修建了20公里观光步道,投资100万元打造渔业养殖基地,打响了响水洞贡米品牌……响水洞村全村村民脱贫,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驻村帮扶干部还与村干部一道下“重拳”,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治理村风。村干部、党员、能人等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会,出台“响十条”村规民约,对人居环境、邻里关系、敬老爱老等进行了约束,明确了“可为”“不可为”及“必须要为”,提升了村民志气。
该村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党的好声音、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提升了村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法制观念,树立良好民风、培育了村民文明生活方式,涵养了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
绿树掩映的响水洞村居及干净整洁的村道。胡伟 摄
推进乡村治理,响水洞村软硬兼施。响水洞村通过筑牢一线战斗堡垒,加强一方阵地建设,构建一个智能管理平台,绘制一张民情地图,组建一个微信群,安装一批平安视频,健全一套工作机制,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等“八个一”工作法,为乡村治理打下长远的基础、插上智慧之翼。
当前,全村重点路段及重点区域共安装了103个摄像头,不仅能对外来车辆、外来人员、辖区重点人员进行有效关注预警,村干部还可以根据车辆、人员的基本情况预判人员动向、动机,并安排人员及时处置,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指尖上的平安”。
坐落青山绿水间的响水洞村。龙元彬 摄
产业兴,治理有效,村庄实现颜值气质双丰收,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村、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贵州省生态体育公园等,多位村民回村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都市游客打卡响水飞泉、畅游旅游步道、留影响水梯田,品味乡愁,体验乡村休闲时光,苗寨的人气越来越旺。(胡伟 高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