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创新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新路径

黄烈敏 曾林 2021-08-31 15:16:50 松桃视界客户端

  近年来,我县把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推动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强化“制定建设、存量清查、确权管理、处置盘活”,健全“订单生产、股份合作、资产租赁”合作模式,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新路径,确保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干净整洁的乡村


  一、突出“四个强化”,推进扶贫资产管理有招


  (一)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监管责任。一是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制定出台《松桃苗族自治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松桃苗族自治县扶贫项目资产管护运营制度(试行)》《松桃苗族自治县扶贫项目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试行)》《松桃苗族自治县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办法(试行)》,建立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门分工明确、乡镇(街道)直接管理、村级具体管护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二是明确部门工作职责。明确由县乡村振兴局(扶贫办)统筹协调指导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等有扶贫资金管理任务的县直部门分工协作责任机制。三是强化基层监管责任。各乡镇(街道)作为辖区内扶贫资金投入形成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扶贫资产后续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等方面工作;村两委具体负责本村扶贫资产的管理工作,逐一登记造册入账、指定专人管护、规范收益分配。


  (二)强化存量清查,摸清资产家底。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统筹。制定扶贫资产管理实施方案,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资产管理各项工作。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调度会等形式有效统筹各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一盘棋”推进。二是摸清资产底数,建好“三本台账”。对十八大以来全县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县、乡、村三本资产管理台账,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目前,共清查2013年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政府债券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世行贷款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以及其他扶贫资金项目2347个,清查资金总额240207.0479万元,形成资产项目1897个,形成资产现有价值124563.5357万元,其中,公益性资产72967.4328万元,经营性资产47079.9829万元,到户类资产4516.12万元。


  (三)强化确权管理,明晰产权归属。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到户项目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贫困户所有;非到户项目建设完成后,实施单位与村集体办理资产移交清单,明确项目资产归项目受益村民集体所有,对能办理产权证的资产协助办理产权证明,不能办理产权证的资产通过合同、协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形式明确产权归属;以入股方式投入国有或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形成的股权明确归村集体所有,并以投资入股协议或合同的形式明确投资方式、投资期限、投资报酬、风险管理等。


  (四)强化处置盘活,确保物尽其用。坚持效益优先、依法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针对扶贫资产不同类型属性,加强绩效评价,突出工作侧重,科学分类管理。以清理排查为契机,筛选一批经营效益好、带贫成效突出的优质扶贫项目,加强后续扶持,巩固带贫成效,注重低效、闲置扶贫资产的处置盘活,在资产权属确定的前提下,允许资产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创造优惠条件,鼓励社会资本承接经营,放活资产经营权,不断提升资产经营效益。一是灵活转变经营方式,及时盘活止亏。如乌罗镇小河村2016年肉牛养殖项目,由小河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采取“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组织模式,由于该专业合作社没有相应的专业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导致项目持续亏损,难以为继。后通过引入专业肉牛养殖企业承接经营,将项目的棚圈、存栏肉牛等固定资产和生物资产折股,以实物加现金方式入股养殖企业,合作社与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建立“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成功盘活项目资产。二是调转经营方向,及时转业转产。如孟溪镇红岩寨村2017年生猪养殖项目,投入扶贫资金45万元,2017年建成投产,年出栏生猪300余头。2019年遭遇非洲猪瘟,不仅存栏生猪全部掩埋,而且在疫情期间无法恢复生产,这一影响无疑是致命的,为最大程度挽回损失,迅速实施转产经营,通过对现有圈舍进行改造改建,成功转型养殖肉牛。


  二、健全三种模式,促进扶贫资产保值增效


  扶贫资产尤其是经营性扶贫资产能否持续发挥带贫减贫效益,后续运营是关键,松桃自治县优化扶贫资产组织运营方式,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组织模式。对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以订单、股份、租赁等方式开展合作,确保村级集体经济获取稳定的资产收益,贫困群众通过务工获取稳定的薪金。



  (一)订单生产模式,分工互补避风险。如迓驾镇青山村,投入扶贫资金122万元,建成2万羽蛋鸡养殖场,依托该区富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熟的蛋鸡养殖和销售体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合作社建立订单合作关系,发展蛋鸡订单养殖,由富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养殖技术、管理标准和销售渠道,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经营管理,有效弥补了集体经济的技术和市场短板,大大降低了养殖和滞销风险。目前,项目实现年产值约100万元,利润20至30万元,通过股份分红受益农户达67户287人,其中,稳定就业人数3 人。


  (二)股份合作模式,风险共担促共赢。如盘信镇累计投入量化到村的扶贫资金718万元(涉及村集体15个),建成年出栏6万对肉鸽养殖场。项目依托当地专业肉鸽养殖企业的技术和渠道资源,实行股份合作,由龙头企业负责项目经营,扶贫资金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效降低相对于集体经济自营模式的养殖和销售风险。目前,项目年净利润可达80余万元,已形成集体经济积累67.2万元,带动1277户5419人贫困户脱贫摘帽,其中,稳定就业18人,户均年增收0.032 万元。


  (三)资产租赁模式,筑巢引凤谋发展。对村集体没有自主经营能力和条件的,引进社会经营主体承租经营,在租赁条件上适度让利经营主体,同时以吸纳本地贫困(脱贫)农户就业为附加条件,促进长期稳定合作。如普觉镇东门村投入财政资金120万元,建成米豆腐等特色米食生产线,引入专业个体承接经营,双方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合作方优先向该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的义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项目每年获得租金收益 5万元以上,同时解决该村贫困群众1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 21600元。(县乡村振兴总指挥部 黄烈敏 曾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