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人员”曾凡科进军营宣讲“对越自卫反击战到收复扣林山”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国以雷霆之势攻克越南20多个城镇,迅速取得胜利,越南心有不甘,派军队越境侵占我国境域,其中就包括扣林山,扣林山位于中越边界我方一侧的云南文山州境内,最终战士们收复扣林山并浴血66天守家园。近日,五老人员曾凡科走进武警松桃中队讲述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曾凡科向在座士兵讲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所经历的其中一幕。他说:“当时战士们看到一个小水塘,就是一个水牛洗澡的塘。那些飞虫在水面上飞来飞去,牛粪也在里面。没有办法,看到有点水,战友们就赶紧往水边走,一个个拿水壶装一点,拿进战壕随便过滤几下后放入净水片,沉淀一会儿,战友们开始来喝,谁都不愿先喝,不喝不是怕脏,而是每个战友都想让另外一个战友先喝。”
接着,他又讲述到二次对越作战“收复扣林山”的故事。他说:“我们都是晚上行军,晚上车子是不准开灯的,车子后门贴白纸,后面的人就看车子后门的白纸,不允许出现光亮,下了车后我们就走河沟,从河沟向扣林山山脚靠拢,走了一晚上到了扣林山脚。”
曾凡科是松桃普觉镇人,今年63岁,于1978年12月入伍成为喷火兵,1979年2月18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刚刚入伍两个半月的他毅然加入对越作战,在部队荣获两次战功并被批准“火线入党”。退伍后,先后在乡镇、县直任党政主要负责人,党龄42年。他说,喷火枪通常用于近距离消灭敌人,有效射程50米,在山地作战,短兵相接,能发挥重要作用。于是在收复扣林山战斗中,喷火兵们充分发挥了打堑壕和地堡的特长,最终成功收复领地,但为了防止敌军再次反扑,战士们决定坚守阵地,这一守,就是66天日夜。
“坚守了66天,66天是什么概念?挖猫耳洞,那个猫耳洞口有大有小,小的可以睡一个人,大的可以睡一个半人,时间长了衣服没地方洗,一身都是汗,长虱子了,有的时候没事我们就爬到猫耳洞外,几个战友就相互翻虱子,捉虱子,有的时候下午看到外面的云彩,真的好看,那美丽的云彩让我们心情一下子就高兴了,因为在扣林山除了作战就是随时做好作战准备的环境下,很难有机会看到这么一个美丽的晚霞。”曾凡科说道。
看似晒太阳、看云彩的风平浪静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明枪暗战,66个昼夜他们蛰伏在“猫耳洞”,打退越军13次反扑。听完曾老的讲述,士兵们热血澎湃,他们感恩、奋进。
武警松桃中队列兵徐国骞说:“当时在他们那个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连正常的饮水都达不到,他们也没有任何一句怨言,还把这场仗打得那么漂亮,也把祖国的净土守卫下来,不少任何一寸,我就觉得他们的吃苦精神真的特别强,作为和平时代的军人,就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刻苦奋斗,把老一辈革命先辈打下的美好生活牢牢守卫住。”
武警松桃中队列兵陈上举说:“他们老一辈革命军人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和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刻到骨子里,为以后国家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应有贡献,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军人。”
曾凡科告诉记者,虽然和士兵们短短相处一个多小时,但再入军营,他十分欢喜,面对眼前这一批年轻士兵们,他寄予了厚望。
“进到军营就像又重新回到了家一样,军营是部队的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地方,所以我今天回来实际上也是又来学习,来向新的战友学习他们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这些年轻的战友们要把革命的红色种子一代代传下去、播种,要把军人的好作风也传下去,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定要把这个天职做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曾凡科如是说。 (记者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