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爱才求贤若渴,聚才广揽博用,用才任人唯贤,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印刻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奋斗身影不断书写着壮丽发展画卷,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优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做大人才总量,全力提升人才质量的铜仁,全市人才数从“十二五”末的32.53万人增至40.16万人,增长23.5%,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增加4700人,增长47.99%。
求贤若渴的黔东大地,紧扣“人才强市”良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心剂,博士硕士、科技专家、乡村雁归挥洒着汗水与智慧,在脱贫攻坚的乡间小路上植入致富的壮苗,在新材料新技术的绚丽舞台上展示科技的魅力,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征途中续写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开具良方齐聚英才
从成为注册制改革后全省首家上市企业中伟集团到我市第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万仁汽车,从薄雾笼罩的青翠茶山到拔地而起的宏伟菌叶,一个个产业项目集聚人才力量,筑造人才生态的“绿水青山”,使黔东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金山银山。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千秋基业,需以人才为先。
这些年,全市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出一个个海纳百川的良方,广聚天下之英才,人才工作步履坚定、阔步前行。
政策招才——出台完善《铜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明确细化编制管理、职称评(认)定、岗位聘用、科研服务、社会保险等14条绿色通道服务内容,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激励保障,增加人才吸引力度。
项目引才——聚焦全市经济及特色产业,瞄准新型功能材料、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大数据等特色行业,以项目引才,为项目揽才,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有机融合。近三年,通过举办人才专场招聘会、赴知名高校引才和组建“小分队”引才等各种方式开展招才引智,共引进各类人才4100多人,全市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总数达到8000余人。
平台聚才——大力实施“千名英才·智汇铜仁”引才三年行动,实现每年1000名以上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到铜仁工作,积极参加第八届人博会,2020年各引才单位、企业已经成功招引到位328人。纵深推进引导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村工作“五个一批"工程,选聘2200余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生到村充实村干部队伍,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开展工作,有效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签约、招聘2186人。
机遇齐才——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签订苏铜人力资源合作协议,互派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交流。近三年来互派挂职干部616名,组织人才交流学习2158人次,苏铜两地10所学校、202家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人才汇聚为发展集聚新动能,让武陵腹地化身人才高地,一个个人才螺丝钉为绿水青山的铜仁补齐“工业”的短板,添加“科技”的强劲引擎,向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斗不息。
春日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弥漫着菌菇的清香,现代化农业的注入让乡亲们振兴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2019年,我市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工作团队落户贵州省梵天菌业,使之成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与印江梵天菌业公司签订《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合作建站协议》,重点围绕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培育发展开展服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这些年,我市推动人才因地制宜深入各自专业领域担当作为,深入实施“产才融合”模式,汇聚各方人才,靶向育才用才,发挥服务效能,让人才之力精准发力,产业之路提质增效。
抓实培训育才。扎实推进“五类人才”培育、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村干部“五个体系建设”、村干部学历技能质提升工程、东西部人才协作、选调生跟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三年提质增效行动等人才培育计划,全面提升人才水平。目前,共培育五类人才11.04万余名,培训27.9万余人次;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24期培训3612人;村干部“五个体系”建设全覆盖;首批村干部学历技能提升工程完成培训300余人。
创建平台育才。目前,累计创建省市级人才基地18个,省级科技人才团队2个、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孵化电商项目100个、培育电商企业网点242家、电商人才3519人。
选培推荐育才。加强各类人才选培项目申报工作,大力实施选培推荐育才。2017年以来,入选省管专家6人,入选“西部之光”研修计划3人,入选“甲秀之光”研修计划23人,推荐高层次创新人才32人、科技人才10名。
三农服务用才。截至目前,调整完善产业发展专家库,入库专家2100余人,对全市12个区县的村级主导产业匹配专家1726名。将“田专家”“土秀才”等凡是掌握一技之长或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取得结业证书的对象,纳入产业发展人才库,目前建档管理实用人才99592人。
重点项目用才。紧盯大数据、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实用高层次、多元化人才团队。铜仁高新区倍易通公司,吸纳本地就业2000余人,拥有资深研发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200余人;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聚一流人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实现了铜仁市本土企业在A股上市零的突破等。
破立并举用才。坚持“破立并举”工作思路,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离岗、在岗创新创业、兼职兼薪,充分发挥人才服务效能。目前,全市事业单位人员申请办理离岗创业31人,参与项目合作17人。
求贤若渴诚意爱才
2017年以来,我市共提拔重用“战贫”一线人才2597名,4483名一线人才获得县级以上表彰。
疫情期间,68名市县党委常委带头联络服务“战疫”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将1315名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纳入关心关爱管理,对疫情防控“十一岗”人员出台“12条”关爱措施,解后顾之忧。
我市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工作细化为加强干部政治教育引领担当作为、选拔任用引导担当作为、容错纠错推动担当作为、激励褒奖推动担当作为、“关键少数"管理带动担当作为的“1+5”关怀激励机制多次在中央、省级媒体上刊发……
爱才敬才,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方能使得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这些年,我市紧扣“服务保障”,多角度激励爱才留才。
政治激励爱才。2020年,落实援鄂医务人员41位编外人员入编聘用;对援鄂医务专家人才领衔主持的重点学科优先推荐申报第八批省级人才基地,目前已入选1个,推荐入选“西部之光”1人,组织申报贵州省第六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第十三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共推荐高层次人才20名,优秀科技人才10名,成功获批省级第五批高层次(千层次)创新型人才12人,同时推荐办理援鄂医务人员省级服务绿卡7人、市级“优才卡”100张。
要素保障爱才。为创新创业人才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通过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人才基地,4家单位入选第八批省级人才基地;成功获批贵州省传统医药信息化与智能化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食用菌院士工作站1个、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并按照标准对2019年获批的五个市级人才基地进行考核管理,划拨人才基地经费35万元。同时通过修建“人才公寓”套房,建立完善“人才之家”等服务机制,配套开通“96567”服务热线,为优秀人才提供周到服务。
突出人文关怀。推崇人才社会共识。2020年,组织开展市领导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专家活动,共走访慰问专家28人,在疫情防控中,从12个方面为全市援鄂医务人员和市内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对纳入台账管理的1134名一线医务人员,明确214名联系领导联络人员301人,共开展联络服务5034人次;走访慰问799人次,发放慰问金82.4万元。
人才活水孕育发展的大河,梵天净土之下,人才兴,则百业兴,人才强,则产业强,“人才”的东方吹遍黔东,奋力前行的人才之舟,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大道通途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