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90天 打赢歼灭战】松桃吹响种植产业发展扶贫冲刺号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将按照“四不摘”的要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吹响种植产业发展扶贫冲刺号,助推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巩固脱贫人口不返贫、贫困村出列不倒退。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我县把“一区、两地、三重点”作为农村产业革命发展思,坚持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筹;以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推进以猕猴桃、百香果、辣椒为主的果蔬产业和油茶产业三大重点产业发展。制定了《松桃苗族自治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方案(2020—2022年)》《松桃苗族自治县2020年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方案》等方案,对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进行精心布局,将任务分解到乡镇,把责任落实到“三级包保责任人”,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坚持以坝区为农村产业革命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平台,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全面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按照“突出点、连好线、扩大面、全覆盖”的要求,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资源要素整合,全面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坝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辐射带动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松桃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全县坝区计划种植作物15.13万亩,其中,蔬菜7.68万亩、水稻2.763万亩、油菜1.71万亩、中药材0.711万亩、食用菌0.62万亩、百香果1.5万亩,其它经济作物1.2万亩。新增引进和培育参与坝区生产经营的优强新型经营主体4家以上,所有坝区建成达标以上坝区,坝区平均亩产值8500元以上,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全面落实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以生态茶产业为引领,着力构建茶产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深入推进我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按照“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总体思路,围绕建设茶叶大县、茶业强县的发展目标,坚持“强基地育主体、拓市场促产销、融文化促品牌、创机制增效益”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把生态茶产业作为全县重要的生态产业、经济产业和扶贫产业来抓,助推全县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
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1.02万亩以上,投产茶园面积达到18.8万亩;创建欧标茶园基地1.3万亩,推广优质茶叶专用肥示范基地1.3万亩,开展茶叶机械化采摘示范基地2.6万亩,实施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3万亩;幼龄茶园管护达到100%,低产茶园改造达到80%,管护碾茶(抹茶)原料基地0.6万亩。茶叶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全年计划实现茶叶总产量1.69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17.01亿元。
以“扩规模、强龙头、提质量、带农户、促增收”为目标,以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市场化、现代化、绿色化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实现优势蔬菜单品突出、技术优化、加工增值、市场对接顺畅等全产业链发展,助推我县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蔬菜播种面积7.68万亩(次)以上,总产量达29.8万吨以上,鲜菜产值达8.9亿元以上;新增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基地1.2万亩,带动群众就业1万人(次)。发展辣椒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产量8.2万吨以上,产值2.6亿元以上,带动群众0.3万人增收。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聚焦贫困地区,围绕“五大工程”,做优做强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积极发展野生食用菌,推动该县食用菌产业持续裂变发展。突出品质高端、绿色生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延伸产业链,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太平营、孟溪、石梁等乡镇(街道)为中心,建设形成松桃食用菌产业带,大宗食用菌重点以发展香菇、木耳为主,适当发展平菇,特色珍稀食用菌以发展羊肚菌、双孢菇、竹荪等为主,抓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县种植规模达到0.6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带动农户0.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0.15万人。重点在孟溪、太平营等地新建或改扩建一批生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因地制宜改扩建一批生产大棚。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引导农户自建菇棚。积极实施“留雁行动”工程。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鼓励、吸收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就近就业创业,通过对返乡人员技术培训、资金支持发展代种基地,食用菌“留雁行动”工程达到120人以上。通过短期培训、以工代训等方式,加强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依托省食用菌产业农技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在产业重点乡镇(街道)形成一批懂食用菌技术的人才队伍。推广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方式,持续推动食用菌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等“七进”。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拓宽对口帮扶城市销售渠道,在对口帮扶城市农产品直销窗口增设食用菌产品营销专区。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优势单品,围绕我县百香果、猕猴桃、黄金蜜李、桃、葡萄、柑橘类等特色优势水果,实施规模化标准果园建设,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和研究,打造我县水果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适度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将水果打造成为我县助推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支柱产业。
新增果园面积1万亩,全县果园总面积10.09万亩,其中,投产果园面积达4万亩以上,实现水果总产量4万吨、总产值5亿元。绿色生态化栽培技术覆盖率达100%,带动群众0.4万人增收,实现果品加工转化率10%以上。建设高质量果园基地1万亩,打造2个“千亩村”和1个“万亩片”示范区,打造1个果园“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片,
打造百香果万亩片标准生产基地,2020年,全县种植百香果1.5万亩,确保2020年底实现产量2.25万吨、产值1.5亿元以上,带动贫困人口0.3万人。到2022年,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实现产量5万吨,产值3.5亿元以上,累计带动贫困人口3万人。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打造产销联合体1个。力争到2022年建成“万亩片”果园1个以上,“千亩村”果园10个以上,把松桃建成全省百香果主产区。围绕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精品旅游沿线、红色教育基地等,打造集休闲观光、康养健身、户外运动、采摘体验、果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点,带动果品加工和美食餐饮、村寨民宿、包装物流等二、三产业发展,提升水果产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优势果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百香果、猕猴桃、桃、李、柚子、葡萄、杨梅等果品,加大引进优强企业,开展原浆、果脯蜜饯、果汁果酒、果干脆片、罐头等精深加工,提升果品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确保水果加工转化率达10%以上。落实返乡人员“留雁行动”。加大“迁巢工程”政策宣传和实施力度,鼓励扶持返乡人员利用自身投资、社会资源等,在家乡创办或参与水果产业基地建设、产品营销、电商平台等经营活动,力争吸纳130人“归雁人员”就业创业,巩固全县脱贫成效。(杨智勇)